【亲子教育】“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威胁式教育,正在毁掉你的孩子 -MamaClub

前些天,在商场里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一个小男孩瘫坐在地上,一只手指着柜台里的玩具,一只手扯着妈妈的衣服,嚎啕大哭:

“我要那个玩具!我就要那个玩具!”

妈妈甩开他的手,怒视着他,吼道:

“去去去,要什么玩具。你要是再哭,我就不要你了!”

说完,妈妈转身就要走。

小男孩见状麻溜儿地爬起来,顾不得擦干眼泪,一边抽泣一边跑到他妈妈身旁,他伸手想要攥紧妈妈的衣角,可妈妈生气地一次次拍掉他的手。

看着小男孩小心翼翼、诚惶诚恐的样子,真让人心疼。

其实,类似的场景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

餐厅里,妈妈为了劝女儿乖乖吃饭:

“你看这里这么多人,你要是再不坐下好好吃饭,拐卖小孩的坏人就会把你抓走。

小心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

过马路时,小女孩顾不得看路,仍沉迷在手机游戏里。

妈妈见状一把抓过小女孩的手机恐吓她说:

“再在马路上玩手机,就让警察把你抓起来!”

二胎家庭里,为了让孩子听话,父母常常警告说:

“看弟弟多乖,再不听话我们就要弟弟不要你了。”

父母为了让孩子长记性,变听话,经常会用“威胁式教育”,有时候甚至不惜胡编乱造和夸大事实。

父母觉得怎么能让孩子感到害怕就怎么说,并自以为是地认为这都是为了孩子好。

可是,这样的教育方法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

有教育专家曾明确指出:

长期处于威胁状态下的孩子会缺乏安全感、形成讨好型人格甚至失去自我等,严重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所以威胁式教育治标不治本,还会对孩子造成巨大的影响。

 

威胁式教育
会在孩子的内心种下一颗不安的种子

知乎有个话题“如何看待父母威胁式教育?”

一位网友的回答,令人心疼不已。

从她懂事起,她的爸爸就是威胁式教育的忠诚践行者。

“你再不听话,我们就不要你了。”

“你不努力学习就考不上好大学,没有人会喜欢你的。”

“不听我的话,你迟早要吃亏的,到时候不会有人管你的。”

每一次交谈、每一次电话,父母都在利用恐吓和威胁逼她乖乖听话。

哪怕她已经成年,父母依旧对她的人生指手画脚:

她想要做自己喜欢的事,父母觉得没出息。

她想要歇一歇,喘口气,父母觉得不趁热打铁,就会被别人远远甩在身后。

她不想去不喜欢的地方上班,不想相亲,不想回家,

父母不是歇斯底里地呵斥她:“没良心”,“白眼狼”,就是拿自己的身体,生命,不断地威逼她就范。

从小到大,她几乎都没有认认真真地想过自己想要什么,

她总是担心自己一不小心就会让父母失望,担心自己一不小心就会触了父母的逆鳞,把父母气出病来。

她步步退让,事事顺从,却活得越来越不开心。

她不愿意与别人说话,变得自卑而胆小。

她极度缺乏安全感,遇到任何事都彷徨无措。

她事业上不敢拼,爱情里不敢争取,就连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是患得患失。

都说,孩子的安全感,来源于父母。

父母给予孩子的尊重,是孩子勇敢前行的底气。

父母给与孩子的爱与理解,是孩子强大内心的源泉。

 

孩子太“懂事”
不见得是好事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女孩从小就被亲戚朋友夸奖是个乖巧、懂事又有礼貌的小孩。

但其实小女孩只是为了不惹父母生气,所以尽力“装乖”。

她明明想要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沙坑,却害怕把衣服弄脏故意说不想玩。

她明明想要吃一个冰淇淋,却担心妈妈生气,说自己不舒服,不想吃。

她明明很喜欢那件漂亮的裙子,却连连摆手说:太贵了,我不要,我不要。

某明星曾经说过一句话:

如果可以被宠爱,谁不想任性到长大。

小女孩之所以会这样两面,跟她父母的威胁和恐吓有很大关系。

她每次把饭滴到衣服上,妈妈就跟她说:

“你再这样,我不会再给你买好看的衣服了。”

她出门没叫人,妈妈对她说:

“怎么不叫人呢?哑巴了?下次再不懂礼貌就不带你出来玩了。”

她跟弟弟打架,妈妈对她说:

“怎么就不能让着弟弟呢?你是个大孩子,你再这样就没有零花钱了。”

小小年纪的她,面对父母的威胁,只好含着泪、咬着嘴唇、无奈地说“好”。

直到现在,小女孩也会时时刻刻关注着父母的脸色。

只要父母一个瞪大眼睛的动作,小女孩就条件反射得就觉得害怕,

她会惴惴不安地反思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赶紧向父母认错,献殷勤,以更听话乖巧的行为换取父母的原谅。

而这种讨好的心理一直伴随着她长大,成为一种下意识的习惯。

在她以后的工作中、恋情中,她都习惯性地优先考虑别人的感受:

“嗯,好的,那我尽量帮你吧。”

“我是不是有哪里做的不好呀?真的是抱歉了。”

“可以呀,你想去就去嘛,真的我没事儿的。”

她害怕别人的负面评价、深怕自己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妥帖,尽力讨他人的欢心,

教育专家表示:绝对的“懂事”对孩子来说并不见得是好事。

确实如此!

迎合他人、讨好他人就意味着孩子会过度在意他人的看法。

他们做事情的时候没有自己的主见,不敢发表不同的意见;

他们会把不属于自己的错误归咎给自己甚至会不停否定自己、责怪自己;

他们不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更没法真正得到内心的快乐。

孩子太懂事,反而成了他们成长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温和而坚定的教育
才是最好的教育

一位法国朋友,曾和朋友聊到她与父母的关系。

小时候的她特别调皮,总是和男孩子打架。

有一次,她想看别人的漫画书,人家不给她看,她就生气地推了那人一把。

结果,你来我往,两个孩子就打了起来。

她的父母知道这件事后,没有生气,也没有打骂她。

而是在询问了她打人的原因后,温和而认真地给她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你想让他们把漫画书借你看,可以直接去向他们借,

也可以问问他们想要什么,你有的话拿去和他们交换。

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打人只会让他们躲着你,不敢靠近你。”

正是因为父母的宽容和耐心,一直到现在,无论她遇见了什么难题,受了什么委屈,她都会像跟朋友诉苦一样,向父母倒苦水,寻求帮助。

某老师说:

一切教育都要建立在亲子关系的基础上。

亲子关系不好,一切教育都是枉然。

我们以父母权威威胁孩子,指责孩子,控制孩子,都只能把教育的成效体现在表面,并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

只有像朋友的父母那样,尊重孩子的想法,倾听孩子的苦恼,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邀请孩子一起去寻找解决办法,为孩子提供一个选择,多给孩子一份耐心和温柔,才能让孩子认同你,并朝着你希望的方向改变。

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

要想教育好孩子,父母也要一同学习改变、付出努力。

用温和的因势利导代替生硬的讲道理;

用耐心的平等交流代替打骂威胁;

用明确的分析代替霸道的控制。

父母温和耐心地引导,坚定的支持与鼓励,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托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