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教育无小事,优秀孩子都是父母一点点“陪”出来的 -MamaClub

有人发现,那些成绩优异的孩子的家庭教育基本都有这3个特征:

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从小帮助孩子养成各种良好习惯。

父母及时表扬或督促孩子,让孩子发扬长处,弥补短处。

父母给孩子做好榜样,和孩子一起交流学习,共同成长。

难怪有人感叹:最好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妈”。

考试,不仅仅是卷面上的知识竞技,更是教育投入的比拼。

投入的主角,是父母;比拼的场所,在家庭。

优秀的孩子,一定是父母“陪”出来的,所有家长都要知道。

 

优秀孩子都是“陪”出来的

真正优质的陪伴,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陪伴的质量。

第一种:用心的陪伴

陪伴孩子要“用心”,而不是“用力”。

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只有父母用心了,才能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种:尊重的陪伴

不要打击孩子,不要一味指责,不能高高在上,哪怕是自己的孩子,也要给予应有的尊重与信任。

真正的陪伴,是和孩子做朋友,我们都要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

第三种:耐心的陪伴

和孩子沟通时,一定要注意措辞和态度,讲明道理,切忌发火、给孩子贴标签。

有些道理我们都懂,但孩子未必就懂,所以要花更多的耐心来教育孩子。

第四种:平常心的陪伴

不是所有孩子都能考100分,有孩子登上第一名,就要有孩子在路边鼓掌。

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孩子还有很多可能性。

我们要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找到最合适的成长道路。

第五种:共同成长的陪伴

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父母陪伴孩子的过程,就是给孩子做好榜样的过程。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最优秀的父母,在陪伴孩子学习的过程中也在不断进步,努力跟上孩子的步伐,做好孩子的引路人。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
一对好父母,胜过200个好老师

陪伴的方式有很多,忙碌并不能成为父母缺席的理由。

记得一位作家说过:父母”这个角色是有有效期的,而且很短,只有十年。

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教育无法重来,每位父母,都必须对孩子亲力亲为。

陪伴并不需要“大把”的时间,哪怕每天只有10分钟,只要父母做到全心全意,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关注,就是成功的陪伴。

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一个故事;

可以和孩子分享今天有趣的事情;

可以和孩子一起攻克作业上的难题;

可以和孩子一起玩他喜欢的玩具、游戏…

我们总想给孩子最好的,却不知道,孩子最需要的只是父母的陪伴。

有一句话说得好:父母和孩子,从来都是一种相互成全的状态。

父母为了孩子,固然是拼尽全力的付出,而在孩子这里,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世上最完全的依赖、信任和爱戴。

哪怕我们在外一事无成,可回到家里,我们还是孩子的父母。

“父母”,就是我们一生最光荣的称号。

趁着孩子还未长大,趁着我们还未变老,好好陪伴,用心教育,努力成就孩子。

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父母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也是任何成功都无法超越的荣光。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但是,怎么陪却是大有学问!

下面给家长几点建议:

 

1. 养成阅读习惯

不用限定孩子必须看经典名著,先从孩子的兴趣入手,只要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能够静下心来看书就可以了。

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也应该喜欢阅读,经常陪孩子读书。

大量阅读的好处是:积累词汇、增强语感、提升写作能力、扩大知识面、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一个博览群书、见多识广的孩子,潜力无穷。

2. 运动习惯

每天抽时间带孩子做户外运动,保证每天的运动量,让孩子有个健康的身体。

3. 参与家务,培养责任感

不要总觉得孩子还小,什么活都不能做。

让孩子力所能及地做些家务活,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感,让他明白他是家庭中的一员,有义务帮家里分担一些事情。

孩子养成做家务的习惯,对他成年后建立新的家庭也大有好处。

女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男人能烧一手好菜,这些有助于家庭和谐。

4.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人的一生,很多习惯都是从幼儿时期养成的。

末代皇帝溥仪,小的时候自然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出行有人陪同带路,等到成为平民,在生活自理方面就差很多,衣服穿反,纽扣错乱是常有的事。

人总要自己照顾自己;生活,总要自己经历,才是人生。

这样,当有一天父母应该放手,不会过于担心,孩子也不会充满恐惧。

5. 凡事及早不及晚

许多成年人有“拖延症”,事情要到最后关头才匆匆忙忙去做,那是缺少了“及早”的习惯。

培养孩子“凡事及早不及晚”,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应对可能的突发事件,从而养成从容的心态,比如:一定要让孩子完成功课之后再去玩耍。

总之,教育无小事,要想下好这盘棋,必须把每一步都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