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这样一个案例。
有一个十岁的小孩脾气很大,生气的时候会直接打妈妈。
如果妈妈稍有不顺他意的地方,他就会大哭大闹,在家里摔东西,在地上打滚,妈妈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那么见到男孩打妈妈,男孩的爸爸有什么反应呢?
男孩的爸爸做出了不干涉,听之任之,原因是因为不敢管。
原来男孩刚出生没多久,这对夫妇因为工作原因只能将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大概到四岁左右孩子才回到父母身边。
孩子回到父母身边后,这个妈妈发现孩子非常胆小,不爱说话,而且一直尿床,直到现在偶尔都还会尿床。
妈妈给孩子洗澡时发现他背上有一块疤,她问孩子怎么弄伤的,孩子一直支支吾吾不肯说。
她打电话给孩子奶奶,奶奶说有一次孩子不小心从凳子上摔了下去磕伤了。
过了一段时间再给孩子洗澡,孩子突然告诉她,这个疤是爷爷有一次拿棍子打他,棍子上有一个小叉弄伤了他。
孩子妈妈一听就哭了,她知道孩子爷爷脾气不好,也知道他会打孩子,但是没想到会打得这么厉害。
虽然很生气,但是孩子妈妈更自责,想着孩子现在胆小、尿床这些行为,她就觉得非常对不起孩子,如果不是自己当年把孩子给爷爷奶奶带,孩子不会受这些委屈。
孩子妈妈从小就生活在一个暴力家庭,她自己的父母要养育四个孩子,生活压力很大,父亲是一个长途汽车司机。
由于父亲工作非常疲劳,在家里脾气特别差,几个孩子稍微有点不顺意就会被痛骂,甚至遭到暴打。
而且父母关系很差,父母吵完架母亲会骂这小孩,说要不是他们,自己早就离开这个家了。
儿子背上的疤让她儿时的记忆一遍遍重现,每一次看见她就无比自责,发誓绝对不会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绝对不会在孩子面前发脾气,尽量满足孩子所有要求。
渐渐的,孩子开始与他们越来越亲近,但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任性。
有时孩子爸爸想要批评儿子一些行为,儿子就会大喊着叫妈妈,她会把老公骂一顿,而且骂着骂着就会想起儿子被爷爷打伤的事情,然后抱着孩子大哭一场。
最后老公完全不敢管儿子。
这个妈妈说,自己小时候受了很多委屈,孩子从小又被爷爷奶奶暴力管教,她读了很多文章都说不要在孩子面前发脾气才能培养出一个心灵健康的孩子。
所以无论孩子做什么她都不会在孩子面前发脾气,尽量给孩子讲道理。
一方面她很欣慰,孩子什么话都愿意和她讲,不胡乱发脾气的时候母子两人关系也特别好。
有时孩子打了她,晚上平静下来会给她说对不起,抱着她说“妈妈我错了“。
但她不理解为什么孩子完全不能控制自己情绪,好像情绪一上来就什么都忘记了,他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拿到,迟一点都不行。
有不少妈妈都说,育儿文章看多了,真的不敢对孩子发脾气了,总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一种冷静的样子,否则对不起自己学了那么多育儿知识。
但是不在孩子面前发脾气,真的就能培养出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吗?
其实并不会。
为什么?
因为“愤怒”是一个人自然会有的情绪,孩子会有,父母也会有。
不管孩子多么听话,懂事,他们也总会有让父母“不满意”的时候。
很难想象有人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会一直保持好情绪,从没有负面情绪。
但如果一个父母从来不在孩子面前表达自己的愤怒,他们以为自己这样做很好,却让孩子失去了学习应对愤怒的机会。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他们并不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如果他们感到有一点不舒服,就只会哇哇大哭。
那些能够敏锐感觉到孩子需求的照顾者,会想办法安抚孩子,与他们进行各类交流,包括眼神交流,轻轻抚摸他们,给他们吃的喝的,或者发出声音安慰他们。
孩子在被安抚的过程中慢慢开始掌控自己的情绪。
有些孩子天生容易过度兴奋,如果他们不知道用什么方式让自己安静下来,就可能会进入到暴怒状态。
这个打妈妈的男孩,从小生活在用暴力方式管教孩子的爷爷奶奶身边,这两个照顾他的成年人可能并不知道如何教孩子管理情绪。
当孩子愤怒的时候,因为恐惧被打骂,可能只敢把愤怒压抑在自己身体中,结果导致他性格上出了一些问题。
再回到父母身边,由于母亲从不在孩子面前表达愤怒情绪,也不允许父亲表达,无论孩子做出什么“过分”的行为,母亲都不生气。
这样的孩子是被温柔对待了,可是又一次失去学习如何控制自己愤怒情绪的机会。
美国心理学教授提倡父母要做孩子情绪管理的训练师,做这种训练师的关键就在于父母不害怕在孩子面前表露自己的真实情绪。
当他们悲伤难过的时候,他们可以在孩子面前哭;当他们生气的时候,也可以在孩子面前发脾气。
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负面情绪没什么大不了,但父母要给孩子展示自己如何应对这些负面情绪,孩子会模仿父母应对各类负面情绪的方式。
孩子可能已经从爷爷那里学到用暴力表达自己的愤怒,这是一种不好的处理愤怒的方式,会伤害到别的家人。
妈妈再把孩子接回身边的时候,就需要教给孩子新的处理愤怒的方式。
如果妈妈从不允许自己在孩子面前发脾气,也不允许孩子爸爸发脾气,孩子就只会用自己之前学到的方式应对愤怒的情绪。
如果父母能够让孩子看到自己如何处理愤怒,孩子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之前学习到的用暴力方式应对愤怒就会渐渐被替代。
很多父母说,对孩子没有什么希望,就希望孩子快快乐乐的。
父母的心愿真的很美好,但这也隐含了一个潜在的风险,就是一看到孩子伤心、难过,父母自己就受不了,就希望赶紧让孩子情绪好起来。
其实没有什么负面情绪与正面情绪,所有的情绪都是我们做为一个真实的人不能缺少的一部分,每一种情绪都是信使,会传递给我们一些信息,认真读懂这些信息,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理解。
当然最重要的,各位亲爱的父母们,首先,希望你能理解自己的情绪,接受自己的各种情绪。
✅ 加入【Group – Telegram】
https://bit.ly/MamaClub-Telegram
✅ 加入【Group – 好康群】
https://bit.ly/MamaClub-Promotion
✅ 加入【Group – 心声群】
https://bit.ly/MamaClub-Group
✅ 订阅【Youtube – MamaClub TV】
https://bit.ly/MamaClubTV-Youtube
✅ 关注【Instagram – MamaClub】
https://bit.ly/MamaClub-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