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帮助孩子处理情绪,你可以这么做 -MamaClub

孩子情绪复杂,一下欢喜,一下生气,一下又伤心的哭了。

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我国父母最爱用的就是:

“我数到3,你最好停止哭了。”

可是最正确的方法其实是什么呢?

 

让孩子跟他的情绪待一会。

无论这个情绪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都允许它的存在。

来了个快乐,我们当然欢迎;来了个悲伤,我们也是笑着把它请进屋,给它倒杯茶;来了个沮丧,耷拉着头,我们也不嫌弃,还是奉为上宾。

如此说着简单,做起来确实难的。

有谁会喜欢一张哭丧着的,拉长着的脸呢?在很多家庭中,负面情绪是不允许存在的。

不仅父母怕孩子不开心,孩子也怕父母不开心。

看到父母皱一下眉,都会嘀咕半天,想着又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惹父母不高兴。

父母看到孩子不高兴更是不得了,要么训斥一顿:

“天天摆个臭脸给谁看?”

像是《红楼梦》中贾政看到宝玉精神萎靡地叹气,便大骂:

“你还有哪些不足,无故这样?”

我们的家长也是如此,现在的孩子不缺吃,不缺穿,要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不高兴的,还有什么不满意的?简单来说,什么都不缺,所以不能不高兴。

常听父母说:

“我对孩子的期望很简单,不要多大的成就,只希望我的孩子天天开心。”

听着,心里想着:这期望可不低,做到可一点不比功成名就容易,谁能保证自己天天开心呢?

孩子失恋了,可以不开心吗?孩子考试成绩不满意,可以哭吗?孩子被人冤枉,受了委屈,可以愤怒吗?

曾经问过家长这样的问题,家长们异口同声地答:

“当然可以!”

接着问:

“可以接受孩子不开心多久呢?”

回答便嘈杂起来,有说一天的,有说三天的,有说五天的,最长的有一周。

一个青春年少的孩子,初恋失败,我们希望他在一周之内走出情伤,振作起来,重新开始新生活,现实吗?如果真能如此,那么多哀伤的爱情诗也就没有传世的机会了。

为什么要专门强调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呢?因为这会直接影响孩子对自身情绪的看待。

如果他自己也坚持不该不开心,不能拉着脸,那么,他便会想办法让自己迅速看起来“开心起来”,正常起来。

因此,也就有了很多掩盖情绪,压抑情绪的状况出现,他们急速地把情绪按下去,呈现给身边人“满脸笑容”的一面。

不要把负面情绪当成洪水猛兽,越是怕它,越是压抑它,逃避它,它便是越是穷追不舍。

观察一下它,看看它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甚至什么味道,陪它待一段时间,玩一段时间,时间到了,它便会自然而然地离开。

跟你的情绪待一会,不要那么心急如焚地赶它走。

 

情绪是人自然的体验和感受,但人并不是天然就能分辨自己所有的情绪。

曾经问过一群妈妈:

“当你们跟老公吵架的时候,是什么情绪?”

得到的是过度一致的答案:愤怒。

显然,这个答案是不全面的,除了愤怒,必定还有委屈,还有悲伤,还可能会有无助,愤怒只是这种种情绪综合的外显表达罢了。

而孩子对情绪的分辨和命名会更笼统,要么是开心和不开心两种,要么是我们最经常听到的一个字“烦”:

“你怎么怎么烦”“好烦啊…”“烦死了…”

笼统、抽象、单一,是很多孩子对情绪的表浅认识,他们其实很难清晰地描述自己的感受到底是什么,更不清楚如何分辨情绪。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若是连对手是什么,有几个人我们都不清楚,何谈面对它,搞定它呢?

拿“烦”举例,“烦”的背后可能是焦虑,可能是无所适从,也可能还有挫败…把情绪细分,分辨自己情绪的层次,便是帮助孩子命名自己的情绪。

首先,家长需要学会分辨自己的情绪,你能够理解,命名自己的情绪,才能帮助孩子解读他们的情绪。

愤怒背后有些什么?当下次愤怒的时候可以仔细体会一下。

帮助孩子认识情绪有两个方向:

1. 拓展广度:

简单来说,就是帮助孩子学习多一点情绪的词,要词汇库足够大,才能在其中搜索能够为当下所用的情绪词。

小的孩子更容易教,如果在教他们认字的时候加入一些情绪词;

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细致地、精确地描述故事中人物的情绪,而不是笼统地用“开心、难过”之类的词带过。

平时跟孩子相处的时候,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自己和孩子的情绪。

“你特地留了我爱吃的东西给我,妈妈很感动,你好贴心。”

“看你上学这么累,还这么努力,我既心疼,又自豪。”

2. 加强深度:

遇到强度比较大,持续时间比较久,或者比较复杂的情绪,可以引导孩子深入地去探讨和理解。

比如孩子跟朋友闹别扭,可能其中参杂着愤怒、受伤、焦虑、嫉妒、失望等等。

孩子往往说不出来,很多时候只是气呼呼地说:

“气死我了,再也不见他了!”

家长可以跟孩子谈谈,帮助孩子补充,用猜测、假设的方式,帮助孩子厘清复杂的情绪。

做好以上的步骤,情绪的“真容”被找到了,不再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怪物,应对起来也将更有针对性。

 

对于情绪的处理,最有效的是寻找一个通道,帮助它找到路,自己慢慢宣泄,慢慢找到离开的路。

学龄前的孩子用艺术化方式,比如画画、沙盘、音乐,都是可以采用的方式。

以画画举例,可不是孩子在兴趣班学习的充满技巧的方式,而是即兴的表达,无论结构和技法,不定主题,任由情绪的流动。

某一些时候,父母也可以给孩子定一些主题,比如“画画我们的家”,“画画你的学校”,能协助孩子表达一些隐秘的情绪。

学龄以上孩子可鼓励语言表达,倾听孩子表述事情经过,以及事件带给他的感受。

这个过程中的关键点是什么?听听听,不是说,不是讲道理,不是劝告,不是分析建议。

先听,认真听,仔细听,保证自己真的听懂了,找到关键了。

情绪说出来,表达出来,就是像开了闸,水在往外流,这就是一个消化的,疏导的过程。

完全不回应吗?当然要回应。

回应什么?回应你听到的孩子的感受,确认你理解了孩子要表达的是什么?参考句式如:

“你是要表达…吗?”

“你是感觉…吗?”

这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心理学的专业术语叫作“共情”,情绪与共,感受与共,让孩子在情感层面感受到有陪伴、有支持,不孤单。

能做到这一步,比再多道理,再多说教都有用。

一开始可能需要家长协助孩子表达,例如:

“同学排挤你,那你是不是觉得很委屈,很愤怒?”

又或者:

“这次没考好,是不是很担心爸爸妈妈会不开心,会失望?”

孩子慢慢能在这个过程学习到父母的反馈,尝试自己表达感受。

很多时候孩子遇到困难,并不是需要父母帮他们解决问题,他能够说出来,并且感受到家人是理解他、陪伴着他的,他便能自己消化情绪。

不需要时时刻刻让孩子开心起来,表达负面情绪也是处理情绪的重要步骤。

父母要做的是孩子情绪的“容器”,让孩子感受到情绪情感有归宿,进而自己消化、处理;而不是孩子情绪的“处理者”,千方百计让孩子开心起来,摆脱情绪。

 

解决能解决的,接受不能解决的。

曾跟一对父母交谈,他们的孩子有明显的人际焦虑,去到人多的地方便紧张,总是跟他们反复诉说上学多难受,自己多么紧张,父母连连叹气,苦不堪言。

爸爸无奈地摇摇头,接着坐起身子,义正言辞地说:

“只要能帮到他,他要天上的星星,我都去摘下来给他。”

听着的人第一反应是动容,除了亲情,世间应该少有如此忘我、无私的情感;接着是担忧,如果某一天,孩子真的要把天上的星星拿在手里,他才能开心,父母真的坐上宇宙飞船上天去摘吗?

某些时候,我们是否也需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做不到?

青少年时期,我们都有着逆天改命的雄心壮志,这原本也是积极、不服输,有魄力的体现。

只可惜,当孩子们将这类“逆天改命”的期待完全放在父母身上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

我不喜欢这个学校,我不喜欢学校的同学,我不喜欢学校的老师…我希望世界按照我期望中的样子存在,不然我就不开心。

父母一见孩子不开心,慌了手脚,赶紧换学校,换班级,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满意。

一个大学生没办法接受任何的失败,但是他又热衷于参加各类比赛,相信在比赛中能够证明自己的价值,能够交到朋友。

可是,只要他心中感觉不能“稳操胜券”,焦虑、坐立不安、失眠,等等问题都出来了,难受得彷佛下一秒就要崩溃一般。

父母从小就是他身边的“问题解决小能手”,想尽一切办法,动用所有能动用的资源,保证他能够入围,能够获胜。

直到上了大学,突然无计可施起来,一家人焦头烂额,父母头发都快抓掉一大把。

我们都希望世界是围着我们转的,但又都必须接受,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

让孩子一直活在自己是世界中心的幻想里,不一定是真正对他好,也并不能帮助他真正面对自己的情绪,处理自己的情绪。

在这个独身子女时代,孩子成了每个家庭中理所当然的中心,我们都恨不得把他们捧在手心里,由此也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

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这个主题下,并不打算教爸爸妈妈们怎么帮助孩子解决更多的问题。

反而是希望父母们少做一点,少解决一点问题,懒一点、无能一点,反而是一个可行的方向。

当然,也不是提倡父母们完全做“甩手掌柜”,一心忙工作,忙自己的生活,总以为孩子独立、懂事,什么都能自己搞定,这就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更恰当的方式是:与孩子一起商量解决方案,跟孩子一起去解决问题,孩子需要承担他能够承担的那部分责任。

比如说,孩子跟同学发生矛盾,父母可以帮助他们分析彼此在争吵中的不同角度和立场,帮助孩子认清其中的误会,最后,要鼓励孩子自己去找对反,平静交谈,接触误会。

做一个支持者,而不是一个“代替者”,便是其中需要仔细斟酌的度。


✅ 加入【Group – Telegram】
https://bit.ly/MamaClub-Telegram

✅ 加入【Group – 好康群】
https://bit.ly/MamaClub-Promotion

✅ 加入【Group – 心声群】
https://bit.ly/MamaClub-Group

✅ 订阅【Youtube – MamaClub TV】
https://bit.ly/MamaClubTV-Youtube

✅ 关注【Instagram – MamaClub】
https://bit.ly/MamaClub-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