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每次考试后,孩子都说“太粗心了,其实我都会…”家长应该给孩子看看 -MamaClub

  • 孩子很聪明,就是有些粗心…
  • 孩子上课都懂,可做作业的时候,总是马虎…
  • 孩子考试没考好,回到家告诉家长:“题目我都会,就是粗心了…”

这样的情况,你是不是也常常遇到?真的如孩子说的是因为粗心吗?其实不然,那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相信大家看完这篇文章后会有所感悟。

 

现象一:熟练度不够

熊熊总会在一些常见的题目上出错,同类型题目变换数字之后就不会了,只要有人稍稍提醒他就能马上做出正确答案来。

问题原因:

所谓熟练度,可以想象一下我们成年人做小学一年级的计算题,每一题其实对我们来说都很简单。但是当我们在计时的情况下完成1000题,就不一定能全对。

如果平时经常做计算类的工作,很可能做得又快又准;如果平时疏于做简单计算的人,很可能又慢又错误百出。

解决方法:

一道题目,至少要反复接触6次以上,并且每次都在思考,才会熟悉并产生记忆,这样才会在每次遇到类似题目时轻松应对。

现象二:基础概念不清

小白每次考试看到题目时都觉得面熟,能肯定自己以前做过原题或类似的题目,但就是想不起来该怎么做。

越是回忆以前做过的类似题目越是没有思路,等看到答案才大喊一声,哇,原来是这样的啊。但是自己上手做的时候,却发现还是不能独立的把题目完整的做出来,于是再看答案,再做。

问题原因:

一些题目,学生认为自己是会做的,平时做对过,只是考试错了。但很可能是他们只看过1-2次,只有模糊的概念,很多概念的细节到底是什么,之间的关联是什么,可以有哪些变化,并未深究。

在考试有时间限制和压力的情况下,人通常本能地选择自己大脑中最先搜到的记忆存储,而这个记忆和认知很可能是错误和有疏漏的。所以,学过并不等于是学会,更不等于融会贯通。

解决方法:

平时练习中,试着去讲解题目,如果能讲解出来,表示确实理解了。通常在讲解过程中,也会不断发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这也是教学相长的意思。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现象三:准确率不高

芊芊数学成绩不好,经过妈妈和孩子仔细分析她每次做错题的原因,得出一致的结论:不是题不会做,而是每次都会把题目看错。

问题原因:

家长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打字时,你是每个词一次性输入正确,还是不断删除修改?这个也是准确率的问题。

如果平时做事力求“一遍做对”“每遍都提升”,关键时刻才有可能一次做对。这需要用心投入和沉稳,还需要刻意自我要求,反复多次后才能成为本能。

如果做错了,觉得“没关系,以后还有机会”,常常会造成多次重复也无法达成比较好的状态。另外,准确率还和“做题量”以及“题目类型”有关。

所以,如果平时作业100题总要错3-5题,考试的出错率基本会翻2-3倍。而概率因素导致平时错误率越高,考试时失分率越成倍增大。因为考试时题目的类型更加宽泛和变化多端。

解决方法:

每次做题都认真对待,提高准确率,做错的题要记到错题本上。

所以当家长问孩子粗心的问题时,可以这样说:没有粗心这回事。作业或者考试失误的主要原因是练得太少了,基本概念不清楚,不够熟练,准确率低。

我们判断“粗心”的通常标准是:

“简单的,不该错的,考试错了。”那就问问自己,熟练度足够吗?

“原本会做的,考试做错了。”那就问问自己,基本概念真的清楚吗?

“审题错了,不是不会做。”那再问问自己,准确率够吗?比如平时做题力求一遍做对吗?

理清“粗心”这个观点之后,我们才有可能认真查找原因,制定训练计划,获得真正的提升。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