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孩子在学校过得好不好,看这两点就够了 -MamaClub

前段时间一位妈妈来信,想知道自家孩子总是不合群怎么办?

她的孩子上小学2年级,成绩还可以,就是不太擅长交朋友。女儿平时路上遇到老师、同学,不愿意过去打招呼,总是想低头假装没看见或者等别人走远了再过去。

她也曾经试过把孩子同学请到家里来,但观察到女儿总是在被支配的地位:

女儿想玩的游戏,只要有一个孩子说不想玩,女儿就绝不再提;

大家都想扮演公主的时候,女儿只能挑仆人、卫兵这些小角色来演;

每人发两颗糖果,别的孩子吃完了问女儿要,女儿也二话不说把糖给出去,但那些孩子也并没有因此而跟女儿怎样要好。

能感受到女儿很想融入同学们,但是总显得可有可无。相信当了妈妈后,都能特别理解她的担忧,每个孩子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情,不必人人都需要跟大家打成一片。

但毫无疑问,孩子能够交到好朋友,能够在集体中有存在感、融入感,对孩子享受校园生活、学习生活非常的重要。

学校就是一个由孩子们组成的小江湖,父母不能在这个江湖中去替代孩子战斗、替代孩子争取地位,或强行给孩子安排朋友。

父母可以做的,只是在日常的点滴中,帮孩子们配好剑,教会孩子在学校中必须要懂的道理,提醒孩子躲掉一些麻烦。

孩子在学校的人际交往,实际上是由两部分构成的:

第一部分是孩子跟老师的关系;

第二部分是孩子跟同学们的关系。

如果希望孩子在学校有一个好的生活状态和社交环境,这两部分关系就都要教孩子处理好。

 

父母要帮助孩子喜欢自己的老师

从前有句古话:“亲其师,信其道”。

我们当然都希望老师喜欢自家的孩子,但现实情况是一个班太多人,老师的注意力有限,有时候未必顾得上我们的孩子。

这往往需要孩子更主动的去喜欢老师和亲近老师。孩子喜欢老师,有很多好处,他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会更容易集中精神,学习成绩也会更好。

同时更容易跟老师建立起比较强的连接。不会怕跟老师打招呼、怕跟老师多接触,这对孩子建立社交自信非常有帮助。

孩子能自发喜欢上老师是最理想的,不过也难免有孩子因为一些事情,心里对老师有抵触。这时候我们最明智的做法,其实是私下跟老师沟通交流,但尽量在孩子们面前维护老师的权威和形象。

在《哈佛女孩刘亦婷》这本书里,刘亦婷妈妈就讲了这么一件事:

当时一年级才开学没几个月,刘亦婷正在做代理班长,但有一天回来就告诉妈妈,她被老师撤职了。

起因是班主任老师在讲语文课,有个地方读音老师读错了。刘亦婷在家里养成了随时纠正错误的习惯,就在课上举手纠正老师读音错误。

老师很不高兴,坚持自己没错,要求刘亦婷坐下。还在班级批评她骄傲自满,把她撤职了。

这个问题从是非上看,孩子是没错的,所以刘亦婷的妈妈先肯定了女儿的发音是正确的,然后跟女儿说:“指出班主任的读音错误虽然没错,但当众纠正效果不好。”

她给女儿分析:

第一,课堂上纠正老师,哪怕老师意识到自己可能是有问题的,也干扰到了老师课堂教学。

第二,爱面子是人之常情。她问女儿:“如果你下课的时候,用请教提问的方式来跟老师提出这个问题,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呢?”。

等女儿想通了,接着引导女儿:“代理班长撤了就撤了吧,如果你能记住这次教训,也许就能坏事变好事呢”。

随即,母女俩开始聊起为什么好事能变坏事,坏事能变好事,孩子的委屈被兴趣所取代了,依然尊敬老师。

日本的脑科学家说:

“排在第一位的,是要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老师。”

“因为人类一旦认为什么是讨厌的东西的话,就会最先在大脑里把它标记为负面的信息,那么这个讨厌的东西相关的一切,尤其是知识,都是不会再进入人类的大脑之中的。”

孩子讨厌老师,从心底看轻老师,受伤害最大的,可能是孩子自己的学习热情以及日后跟老师们相处的能力。

在学校这个小江湖中,在孩子们面前维护老师的形象,找机会多赞美老师的闪光点,让孩子喜欢上老师,这对孩子的长远发展非常的重要。

 

父母要帮助孩子在同学中更受欢迎

朋友、同伴对孩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越小的孩子,其实越在意自己在同伴眼里是什么样的人。

有一个观点,非常值得参考:

孩子如何能够在同学中受欢迎,具备这几个特质的孩子有比较明显的优势:有实力、整洁、能争会抢好协商、会玩耍。

有实力指的其实是孩子的“亮点”。

我们回想自己的学生时代,班级中成绩最好的几个学生、体育最好的学生、能歌善舞的学生、知识储备最丰富的学生,很少有人被孤立和霸凌的。

这样的孩子在群体里,因为自己体现出的实力而受到了同龄人的佩服。这些实力也是我们给孩子最有力的“配剑”,最好让孩子有至少一两样拿得出手的特长和本领。

无论是英语特别流利、作文特别出色、看得书特别多,绘画特别棒或者是钢琴、小提琴方面很好等都能成为孩子的亮点。

他既能因为这些亮点,找到乐趣和自信,又能被老师表扬和肯定,也方便在跟同学的交往中找到话题。他受到孤立和排挤的情况会大大减少。

整洁指的是两个方面:孩子外表的整洁和孩子字迹、卷面的整洁。

我们这代人小时候会被教育,要不挑吃穿,不乱花钱。提倡内在美,刻意避免孩子把精力用在穿衣打扮上。

但在学校这个小群体里,被父母收拾得干净整洁、衣着得体的孩子,客观来看的确更容易让同伴产生亲近感。

有一个孩子,他父母开一个街头小吃铺。店里平时比较忙,孩子的衣服上总是有油渍和油烟味,父母也顾不上给孩子洗头,孩子头发油得发亮。

周围的同学都偷偷笑话和嫌弃这个孩子,给孩子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压力。

我们没必要给孩子穿一身的名牌,但几套舒适得体、干净整洁衣服还是要有的。同时要帮孩子养成良好的洗漱习惯和洗头洗澡的习惯。从外表上,做一个容易被大家欢迎的人。

字迹、卷面上的整洁也非常重要。

这会让孩子特别容易被老师表扬,同时字迹整洁也意味着孩子有清晰的思路和自我审美上的要求。这样的孩子本身,就比邋里邋遢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同学的欢迎。

“能争会抢”好协商指的是孩子有对争执更好的处理能力。

在孩子的世界里,争抢是无处不在的,小到半块橡皮大到谁当班长,都在争抢范围之内。很多父母会在平时多教导自家孩子听话、忍让、分享,觉得这样孩子更容易有朋友。

但实际上,在学校里最占优势的,是那些能够表达自己意见,维护自己利益,同时也兼顾他人利益的孩子。

就用最开始那位妈妈提到的,玩游戏谁扮演公主的事作为例子,不懂争抢的孩子,知道别人想当公主,直接就放弃了。

这种情况父母可以在私下多陪孩子模拟演练几次类似的场景。跟孩子一起来分析,很多人都想演公主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不断的尝试之后,孩子会更容易理解:

如果一味应和和讨好别人,自己想要的就一直都无法满足;

如果一味的考虑自己,会不容易达成协商,最后大家都玩不成;

如果先考虑别人的利益,同时兼顾自己的利益,比如先让对方扮演公主,然后自己再来扮演,就容易达成共识。

这种能够平衡各方利益的能力,对孩子们在学校赢得友谊和尊敬特别重要,也能够同时锻炼孩子的领导能力。

会玩耍指的是孩子可以自己一个人玩,也可以带着大家一起玩。

孩子越会玩,他在同伴之中的影响力就会越大,也越受欢迎。

父母可以给孩子们提供一些有益的桌游、带孩子去参与一些夏令营、或者乒乓球、羽毛球之类比赛、足球、篮球对抗,但是又需要合作的运动。

孩子在特定情境下跟周围同龄人玩起来了,以后面对同学们,也会有很好的心理基础。

儿童心理学家说:

“社会等级存在于每一寸土地,存在于每一所学校的每一间教室里。”

孩子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让孩子能够适应学校、享受学校生活也同样重要。

能够喜欢老师、喜欢同学,也被同学和老师喜欢的孩子,会在十几年的校园生活中,收获更多的幸福,也会为他步入社会,积蓄更多的能量。


关注 MamaClub
PageGroupTelegramMumsGoodyInstagram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