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怎样陪孩子,才是高质量的陪伴? -MamaClub

生活中,为人父母者往往顾及了孩子的衣食住行、物质享受,却顾不到孩子的内心感受。

殊不知,每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汲取的最好养分便是来自父母的爱和温暖。

父母作为连接孩子与世界的第一人,陪伴的方式和质量决定着孩子构建对自我的认知,学会如何与世界共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总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其实不是陪伴本身有多重要,而是陪伴过程中的爱、温暖、体贴等正面的情绪能被孩子感知到和学习到,因为被爱而学会爱人,与人产生连接。

除了陪伴的时间问题,现在“隐性失陪”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

家长看似在陪孩子,精神、心思却在其他事情上,如玩手机、打游戏、想着工作。

还有些家长,总是带着让孩子学习、进步的“功利心”陪孩子,如监督孩子做作业、带孩子去上补习班,这种“控制式陪伴”的质量一样会打折扣。

比起没有时间陪孩子,这种父母从认识上就出了错的“隐性失陪”才是最应该引起重视的。

因为寸步不离的陪伴也许不是孩子需要的,但高质量的陪伴却一定是孩子必不可少的。

 

有家长会以为在孩子身边就是陪伴,其实那仅仅只能算是“陪着”。

有些家长一边陪孩子一边玩手机,根本没有投入完全的精力去和孩子相处,更谈不上了解孩子,这是一种“无效的陪伴”。

只有当父母真正全身心投入去陪伴孩子,才能做到细致入微的观察,才可以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懂得他言行背后的内心需求。

最好的方式就是家长可以每天抽出一段完整的时间,专心陪孩子玩游戏、做运动、哪怕只是单纯聊聊天。

这个过程中你是完全属于孩子的,不被其他事情占据。

你也可以与孩子一起看书、读绘本,享受这种单纯、专注的亲子时光。

接送孩子上学或放学的路上、一起出门时在车上的时光等等。

只要你有心,把这些零碎的时间都利用起来用心陪伴孩子,一样能给孩子带来幸福的感受。

 

太多家长都生活在焦虑恐惧担心中,看到孩子时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有太多的毛病,太多的不完美,总想着在陪伴的过程中改变他们。

还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关注,寸步不离嘘寒问暖,生怕孩子磕着碰着,这种没有界限感的陪伴,父母觉得累,孩子也觉得烦。

高质量陪伴,需要爱和情感的投入,但过度的重视和过度的控制都是一种溺爱,反而会干扰和拖慢孩子成长的进程。

陪孩子时,不要总是看到孩子的缺点,想着改变孩子。

你只需静静地陪着,感受孩子本身的存在,观察他身上一点一滴的变化,享受亲子相处的时刻。

同时也要注意留给孩子一定的空间,让他自己去探索和尝试,父母只需在身边,让他感受到足够的安全感。

给他适时的帮助,这样他就会充满勇气,迎接种种未知和挑战,获得真正的成长。

 

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和父母应共同处于放松、舒适、愉悦、亲密的状态中,能够互相得到精神上的滋养,建立良好的互动。

它与时间长短、频率多少都没关系,关键在于要让孩子感受到舒适、快乐、安全,而且陪伴的过程是有趣好玩的,没有精神上的压力。

孩子只有在这样一种轻松愉悦状态下,才能全身心做自己的事,进行对外的探索学习和自身的成长,不会被烦躁不安的感觉所干扰。

父母要给与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就要先排除掉补偿心理、心不在焉、焦虑、生气的状态和情绪。

这就要求父母首先能够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用自己的积极情绪影响孩子。

 

除了陪孩子做游戏、亲子共读,还有一种特别的陪伴,也是一种高质量的亲子相处模式。

如家长边做家务边陪孩子、边做自己的工作边陪孩子,关键在于你在做这些事时的情绪和态度。

首先,父母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做自己的事,孩子也会被这种氛围所影响,感到放松和喜悦。

同时,父母专心做自己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种示范效应。

看着你如何处理家务、工作,看着你如何对事对人,长大后,孩子不需要任何人教,就已经知道如何待人处事。

光是这两点,就已经为孩子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环境了。

正如荷兰教育家所说:

“孩子对他周围环境的感知越是无意识,这种感知渗透进灵魂的就越多。”

当我们放下所有的要求、控制、评价,只是单纯看见孩子当下的样子,努力去体会他当下的感受,并愿意和这个真实的人在一起,分享时光。

这样,你就做到了高质量陪伴。

陪孩子更是陪自己,这种陪伴,无论对父母自身还是孩子,都是巨大的精神滋养和心灵疗愈。

希望你和孩子都能享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