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管理】千万别忽略孩子两岁前的情绪,否则可能会影响他的一生 -MamaClub

前一秒静如处子,后一秒立马动如脱兔。

前一秒玩得开开心心,后一秒无端发怒,怎么哄都哄不好。

在两岁之前,宝宝们都可以自由地表达开心、愤怒、悲伤、恐惧等各种情绪,可是如果爸爸妈妈无法捕捉这些信号,只能让他们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如果用“可怕”来形容两岁以后的宝宝,那么两岁以前的宝宝就可以用“变化”来形容。

英国心理学家在《0-2岁宝宝想表达什么?》中提出:

面对两岁前的宝宝,爸爸妈妈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关注、管理、回应他们的情绪。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提出:

婴儿的情绪就像一套装备好的程序,需要爸爸妈妈在开采、协作的过程中进行系统升级。

美国心理学家提出:

0-2岁宝宝的心理会经过“基本信任&不信任”和“自主性羞怯&怀疑”的冲突过程。

他们的情绪发展探索自己、探索社会、探索环境有很重要的作用。

 

不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最基本的情绪是高兴、愤怒、悲伤和恐惧。

01、高兴

5~10周,面部会有微笑的表情;

2~5个月,如果在玩游戏到兴起时,会发出咯咯地笑声;

6个月左右,面对熟悉的人,会时常保持微笑或大笑;

12个月左右,会根据情绪的改变而出现不同的笑容。

比如回应爸爸妈妈的拥抱和亲昵,会明显嘴角上扬;面对友善的陌生人,也会偶尔露出自己的微笑。

02、愤怒悲伤

4个月的时候,如果拿走他们喜欢的东西,或者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宝宝会表现出愤怒的表情,皱眉、哭闹等;

2岁左右,他们的愤怒会越来越明显。

因为他们发现随着自己的认知、动作的发展,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表情、行为来控制别人的行为,比如通过哭闹来缓解自己的紧张和不适,在和爸爸妈妈分开的时候通过悲伤来表达自己的焦虑。

03、恐惧

婴儿在6个月,开始出现恐惧。

他们在床边会怕高、会害怕巨响,会害怕突然造访的陌生人。

最常见的便是在面对陌生人的时候,他们会谨小慎微,只想躲在妈妈的怀里。

先观察妈妈的反应,是微笑还是惊恐?根据他们的表情来判断自己下一步的行为。

面对孩子的恐惧时,妈妈也给予他们十足的安全感,要帮助他们将恐惧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让他们每次出去探索、在返回的时候,都可以让妈妈作为自己的“安全基地”。

同时,在2岁之前,还会出现尴尬、自豪、羞愧等情感。

他们伤害别人情感的时候,会有愧疚感;感到害羞的时候,会捂着脸;当犯错误的时候,会想要道歉并且安慰别人。

 

宝宝的情绪信号实际上是在尝试与父母的情感进一步联结,让他们与自己玩耍或者关注自己。

所以面对他们的需求和表现,妈妈爸爸一定要积极主动回应。

01、传递消极情绪

如果爸爸妈妈长期不回应孩子的情绪,或者总是抱着抑郁的情绪和孩子相处,也会对他们造成影响。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提出:3~6个月的婴儿,会被妈妈的抑郁症和消极情绪影响,常常会表现出同样的忧郁、烦躁、愤怒等情绪,不善与人交往,对环境的了解与参与度会降低,并且对他们的成长产生持久的障碍。

02、假性自体

“假性自体”是指,爸爸妈妈总是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极强的支配地位,会导致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以取悦他们为主,而忽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英国心理学家提出:妈妈、看护者一定要给予婴儿恰到好处的回应,他们才会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感受到妈妈的重视,如果不回应而只是要求的话,就会出现问题。

比如经常被妈妈拒绝,刚开始会抱怨,慢慢地便会抑郁、或者不愿亲近妈妈。

 

如果爸爸妈妈善于回应宝宝的情绪,并积极回应,反而会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情商。

01、关注&回应

如果每次都处于延迟满足的话,会强化他们的痛苦。

这种不擅于调节宝宝压力和情绪的行为,很容易让他们产生焦虑、冲动的情绪。

爸爸妈妈可以通过小游戏来增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从简单的话语、行为和宝宝进行模仿对话,在互动的时候,也要“留白”,留一些时间让宝宝积极回应,用咯咯笑、或者尖叫、摇脑袋来回应爸爸妈妈,进一步加强亲子关系。

02、安全舒适圈

这是在帮助孩子解决“信任&不信任”的冲突过程,增强孩子的信任感。

12个月左右的时候,对于妈妈的离开,孩子会出现焦虑分离。

在这个时候,要多孩子一些情感线索,不要露出焦急或者害怕。

儿童发展心理学家在一系列研究中发现:

如果将12个月左右的婴儿给陌生人照看的时候,等爸爸妈妈回来时,情感上处于安全的孩子很快就会平复小情绪,接纳爸爸妈妈;

情感上不安全的孩子,等爸爸妈妈回来时,会表现为无视父母的回避型人格和无法平复心情、持续哭闹的焦虑型。

如果你的孩子正好处于后两种情况,说明你对他们的情感安慰还不够,要给他们建立更好的情绪安全基地,让他们自由探索。

03、激发自主性

这是在帮助孩子解决“自主性羞怯&怀疑”的冲突。

爸爸妈妈们在与孩子建立安全情感连接后,他们就会从信赖的人那里寻求情绪信息,比如遇到陌生人怎么做,比如如何正确揣摩别人的意图。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自豪、羞愧、自责等自我意识会越来越多,爸爸妈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正面、鼓励引导。

比如孩子开动了小汽车要给予鼓励;上厕所的时候要注意保护隐私,建立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