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妈妈,我想再玩10分钟…”,家长该如何回答孩子? -MamaClub

上周末,网友分享了在游乐场里遇到这样一幕:

一个4岁左右的小男孩正玩得开心,等在一旁的妈妈接到一个电话后,对孩子喊:

“宝贝,我们得走了。”

小孩根本没理会,妈妈又催,孩子依然舍不得放下手里的玩具,只是抬起头,央求到:

“妈妈,我想再玩10分钟!”

妈妈不耐烦地说:

“不行!要走了!妈妈等下有事!”

谁知孩子的倔强脾气来了,一边喊着不要,一边双手死死抱住游乐场里头的一根柱子。

大庭广众之下,母子俩就跟一根柱子闹着。

起码20分钟,孩子估计也是没力气了,妈妈才满头大汗地拖着孩子狼狈离开了。

网友旁观者,看着都累,这种情况在育儿中并不少见。

比如:

该吃饭了,你喊半天孩子不理你;

该跟朋友说拜拜了,你叫半天孩子不动身;

该关掉电视做功课了,你催半天没进展…

孩子嘴里可能同时还撒娇着说:

妈妈,再等下嘛。

总之,要求孩子从一个状态切换到另外一个状态,好像特别困难,孩子特别不容易配合大人。

这种时候,怎么办?

答案是分情况,有技巧地应对。

 

情形一:如果孩子正玩得尽兴

就像开头的那个小男孩一样,我们换位思考。

比如:你正玩得尽兴,突然有人说,停下,不能玩了,你能开心吗?

记得小时候,如果跟朋友玩腻了,只要妈妈不喊,都能在朋友家住一个星期根本不会想家的。

所以,当我们单方面的、毫无商量余地的要求孩子立刻马上停下游戏,其实很不人道。

不仅不人道,还很容易伤害孩子的专注力。

当孩子玩得特别投入的时候,一定是他们注意力最集中的时候。

尽兴地玩=专注地玩。

如果这时候,父母突然跳出来、粗暴地破坏掉孩子的兴致,就等于是在破坏掉孩子专注力养成的绝好时机。

这个损失着实有些大,等你家孩子上了小学,你就会知道专注力对于学龄期孩子到底有多重要。

为了不破坏孩子的兴致,下一次如果孩子正玩得happy,而你需要带孩子离开了,那么请给孩子留出一个准备的时间,提前告诉孩子一句:

玩完这个玩具,我们就得走了

看完这本书,我们就得回家了

再给你10分钟,我们就必须离开了…

若你给了孩子这个缓冲时间,那你只需要安静地多等十分钟就好。

若你不给孩子这个缓冲,很可能你不得不要跟孩子多对抗20分钟、30分钟,甚至孩子会跟你怄气怄半天。

明显的还是前一种方法更好。

 

情形二:如果事情非紧急

跟第一种情况略有不同,就是孩子需要切换状态了,但又不那么着急。

比如:

你家定的睡觉时间是晚上9点,并不是说到了9点不睡觉,就会有多么严重的后果,而是在你的观念里,9点就“应该”是休息的时间。

眼看着时间要到了,该洗漱上床了,你家孩子却还沉浸在某个游戏活动里。

面对你的催促,孩子一遍遍敷衍道:

我等一下就洗…

怎么办?

有位妈妈说:

她家前两天就遇到了这种情况,当时她儿子正坐在沙发上看书,她看了一眼时间,要到点了,就开始催他洗漱。

他“嗯”了一声,没动,妈妈又催,一股负面情绪腾地就从心底涌上来了。

她忍着,眼睁睁看着孩子在沙发上动了几下,东摸西摸了一下,还是没有要去卫生间洗漱的意思,于是开始忍不住唠叨起来:

“你这么慢,等下又晚睡了,明天还得上课啊!而且,连续几天都这样,休息不好会影响身体的。”

说到这里时,妈妈发现儿子的表情不太对,便赶紧刹车。

其实她儿子天生就是慢条斯理的孩子,虽然做事步调慢了点,但每天该做的事他都做完了,每晚基本也都能在9点多洗漱完毕。

妈妈很快意识到,是她借着“催促和管教”孩子的名义,在倾泻焦虑。

因为在训斥儿子之前,她刚跟朋友打完电话,她抱怨她家儿子生活习惯不好,人瘦,个子也不够高,最近视力还查出了问题…说实话,就跟着上火了。

规定孩子9点一定要上床睡觉,这是李妈的“规矩”,在她的逻辑里:

如果孩子睡不够,就会影响长高,影响大脑发育,影响身体素质,所以孩子“必须”、“应该”、“不得不”在9点钟完成洗漱的动作。

一旦孩子没能卡着点去切换行动,就会因为想象中那些糟糕的后果而抓狂。

说到底,不是孩子真的行为有问题,而是自己那些“执念”困住了自己。

孩子晚十分钟洗漱,就一定会导致我想象中的那一系列问题吗?

显然并不,相反,倒是向孩子施加的一系列催促、训斥,给孩子的负面影响可能还要大一些。

想明白这一点,李妈就变得平静起来。

如果你家孩子本身也是慢性子,他们或许看上去从一个状态切换到另外一个状态的时候不够快、不够利索,显得有些磨蹭。

那或许你最需要做的,只是在提醒过孩子以后,消化好自己内心的波澜,然后等一等,再等一等。

 

情形三:如果孩子每次切换状态都很难,而且脾气倔得…

当然也有一种情况,就是你的孩子每次切换状态都很艰难,甚至很激烈,这种情况会比较复杂。

比如,你跟孩子说:

“我们现在得要离开了/结束了…”

孩子可能就开始耍赖:

“妈妈,我们再玩10分钟吧。”

然后10分钟完了,再一个10分钟,10分钟完了再10分钟,你若真要强行带走孩子,孩子便开始闹给你看。

身边有一个妈妈就养有这么一个“熊孩子”,她每次带儿子出去玩,就很难再把他带回家。

不管是去游乐场,还是去朋友家做客,都特别难带回家,好说歹说都不行!

首先得要肯定,这个孩子他的自我意识很强。

当他的需要和外界提供的环境不那么一致的时候,他就会说:

“不要”。

国外有项研究甚至发现,比起乖巧听话的孩子,这种脾气特别倔的小孩长大后,取得成功的几率更高。

如果我们特别粗暴地对待这种孩子,反倒会打压孩子的自我意识,导致孩子自卑或过度逆反;反之,如果我们一味妥协,干脆听之任之,孩子也可能形成嚣张的性格,以后容易遭遇人际关系上的困难。

那该怎么应对更合适呢?

这个案例中,妈妈所提到的这种情况,孩子不可能一直都在游乐场玩、不回家吧;

或者孩子去了别人家做客,不可能一直赖人家家里不走吧。

这个时候,就涉及到父母如何给孩子立规矩的技巧问题了,其实,常常有孩子一到外面玩就不愿离开的情形。

比如:

有个小朋友到我家做客,时间到了该回家了。

那这个妈妈就跟孩子商量:

“我们现在回家好不好呀。”

孩子不愿意,要求再玩多一下,妈妈就妥协了,过后,又跟孩子好言好语劝导,可是孩子仍然不听话。

这个时候妈妈怒了,就说:

“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啊。”

这个妈妈的处理方式很有代表性,我们看到,这个妈妈似乎不太擅长去做那个拍板的人。

更好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呢?

你可以民主地去跟孩子约好,玩多久回去,并且时间快到的时候,提前提醒孩子,好让孩子有一个缓冲的时间。

但是时间到了,就别再去问孩子:

“我们现在回去好不好了。”

也不需要去跟孩子解释什么,或者奢望孩子能心甘情愿地配合我们。

我们只需要温和但是坚定地告诉孩子:

“10分钟到了,我们现在该走了。”

这个时候,一些孩子会不乐意,一些孩子甚至会大哭。

我们不要把孩子的哭闹看成是:

“故意说话不算话”呀

“刻意跟我们对着干”呀

“不懂事”呀之类

哭闹只是孩子处理他们自己内心情绪的一种方式而已,所以,我们坚持我们的原则,但是理解孩子释放情绪的需要。

比如:

我的孩子哭,我就去抱住他,不批评他不该哭,就允许他哭。

就在他的哭声中,带着他跟邻居说拜拜,这样简单干脆地去处理,就很好,也很有效。

这里特别指出一点:

一个小小孩的意愿当然需要被尊重,但同时他们也需要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力量,以及父母所设定的边界,这同样会让他们感觉到安全。

也就是说,在很多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以及只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上,我们可以给孩子自由做主的空间。

但是,也有一些事,如涉及到安全问题,侵犯了他人的利益,影响到了父母以及其他人,我们就需要坚定地告诉孩子,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温和但坚定地坚持自己的底线,从而帮孩子进入到一个有规则的世界。

一位妈妈前两天分享说:

养孩子真是场艰难的修行啊。

所有妈妈也有同感,比如:

就这句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妈妈,我再玩10分钟好吗”,背后就藏着一堆的机关在,看起来是有些复杂,但请大家记住一条原则:

该给孩子空间的,就要给空间,该给孩子立规矩的,也要敢于去立规矩。


✅ 加入【Group – Telegram】
https://bit.ly/MamaClub-Telegram

✅ 加入【Group – 好康群】
https://bit.ly/MamaClub-Promotion

✅ 加入【Group – 心声群】
https://bit.ly/MamaClub-Group

✅ 订阅【Youtube – MamaClub TV】
https://bit.ly/MamaClubTV-Youtube

✅ 关注【Instagram – MamaClub】
https://bit.ly/MamaClub-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