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富养”没养出大气,“穷养”没养出志气,究竟哪里出错了? – MamaClub

嘈杂的地铁车厢中,一位女孩正开着扩音和其母亲通话,诉说着自己在吉隆坡的生活。

而这位母亲电话那头不断重复的几句话,引起了旁人的注意和思考。

“不要不舍得吃”

“多吃点”

“平时买用最好的”

“这些妈妈到时给你买好再寄给你”

“我的孙子肯定要更好的啦”…

在一旁听这位女孩继续诉苦的网友说:

这女孩怀着孕,不会做饭和家务,每天三顿离不开外卖和饮料,得了输尿管结石,却没有忌口。

在出租屋执意要丢掉屋主的旧冷气,买新的自行安装,和屋主起了冲突。

她怀孕,依然养猫,对猫咪宠爱有加,母亲在电话里毫无制止,一如既往跟她父亲多次表明,别不舍得花。

该吃该喝该用,而且要用最好的,“最好的”这个字眼,在电话里,基本每句都要出现。

网友不禁困惑,难道这“最好”“更好”,就是:

越贵越好?就是瞎吃乱吃?就是肆无忌惮?就是挥霍无度?就是纵容?

好多人肯定会说,这不就是小姐脾气嘛,还有人对这样的母爱羡慕不已。

“穷家富养”这个词,突然在这位网友的脑海中浮现,再次陷入沉思,为什么有大量家庭出现被溺爱着的孩子。

出现很多类似穷家富养的现象?试问难道这些都是“大小姐们”“大小少爷”的错吗?

而有多少孩子清楚父母的真实情况呢?知道自己家庭的财富和地位处于什么状态吗?

 

父母在这点与孩子较少沟通

曾经和好多朋友讨论过这个问题,大家竟然都不言而喻,产生强大共鸣,认为父母一心护孩子,以为孩子能吃好喝好。

得到自己的不断给予的物质财富,就是最大的幸福,实则这样的教育理念严重错误。

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有两种,分为包办式和纵容式,应该在字面上就容易理解其中含义。

包办式,即从不过问孩子的感受及想法,父母一意孤行为孩子设想并操办所有的一切,不鼓励甚至不想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一味认为孩子肯定弄不来没能力,便剥夺其探索世界的想法,切断孩子自我学习的机会,凡事都主动帮助其处理,形成一种习惯性控制。

而纵容式,是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不管吃什么,做什么,多么不合理的要求,都不加以思考引导,便立马答应满足,甚至有些直接给予金钱,让孩子自行支配。

这两类溺爱下的孩子部分也许可以成功,但大都以失败告终。

原因就在于这些孩子一生都很难脱离父母生活,独立思考办事能力差,遇事退缩依赖性强。

有心理咨询师认为,溺爱是一种懒惰的,是不负责任的爱。

很多人非常赞同这个观点,物质给予是需要的,但错误的教育理念,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终将也会因此摧毁整个家庭。

很多家庭直到破灭,长辈们也依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一味责备孩子毫无疑义,更应该回过头思考。

曾经自己是否对孩子有过正确的价值观引导?

可以这么说,在长幼有序的家庭里,大部分孩子从未有机会参与讨论家庭事务。

不了解原生家庭的真实情况,更别提未来能独立处理并解决以自己为核心的小家庭问题了。

 

家有男孩,必养三气

【3岁养大气】

我们都知道分享是友谊的润滑剂,也是一种人生智慧和哲学,更是一种心得。

经常分享的人,总是方便了别人,快乐了自己。

特别是孩子,从小学会分享确实是件美好的事。

听朋友说过一件事:

同事带着2岁多的儿子飞飞来家里玩,可能是年纪相仿,女儿表现的特别好,把糖果和玩具都分给了飞飞,两个人很玩得来。

可就在要吃饭的时候,女儿把桌上洗好的草莓全放到了自己碗里,一个都不给飞飞,而且别人过来拿,她还很大力的推人,弄得她妈妈尴尬不已。

确实,对于家教严格的家庭来说,有时候孩子的失礼会让他们深陷窘境,认为自己没有把孩子教育好。

可他们却不知,在孩子2岁的时候,他们的自我意识才刚刚觉醒,对事物的独占心理很强,所以根本不具有分享意识,基本到5岁才会懂得分享的艺术。

因此,这期间家长一定给孩子足够多的耐心,引导孩子分享,否则错过这个时机,就很不利于孩子和别人交往。

也自然就体会不到与人为善的乐趣了,还会给别人留下一种吝啬小气和不好相处的印象。

【8岁养胆气】

胆气对于成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勇气有胆量的孩子总是乐于挑战新事物,不会躲在妈妈身后哭鼻子。

从不中途退缩,一碰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他们只会一直向前奔跑,永不喊苦喊累。

每次邻居的妈妈们聊天,她们都会抱怨道:

“我们家孩子一点都不大方,见人就往我身后躲,这样的性格长大了怎么办哦”。

可能是因为孩子与外界打交道的机会太少,才造成这种局面。

但是,在这个开放化的社会,孩子建立自己的人际圈子真的太重要。

如果孩子太内向和胆小,那之后吃闷亏的几率要多很多,也会白白流失属于自己的机会,例如工作和金钱。

而且重要的是,他们不敢主动追寻自己想要的,一生都是安于现状,碌碌无为,对此,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出门。

让他们有机会和朋友交流,慢慢打开心门,或者是家长在外出买菜逛超市的时候,也可以让孩子帮忙挑选食物,锻炼他们与人的交际能力。

【12岁养志气】

古话曾说: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您要想儿子从男孩变成真男人,就要“劳其筋骨,磨其意志,顶其自信,炼其体力”。

通俗地说,就是多吃苦、多受累、要独立、要坚持。

1. 多吃苦、多受累

会享乐的孩子不一定成功,但成功的人必定要吃苦。

家长要知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如果孩子习惯享受优越的物质生活,就会懒于拼搏努力,丧失斗志。

所以,吃点苦头没关系,吃得多就越想努力,这对他们的成长帮助很大。

2. 要独立、要有志

现在的孩子,出门书包要家长拿,回家衣服要家长洗,完全没有这个年纪该有的生活能力。

要知道,作为男生,你们长大后要接受的挑战会更多,现在这些基本的事情都不会做,长大离家后还能做什么?

 

男孩这样养

1. 过点“苦日子”

家长要控制好男孩的开销,必要的成长、学习开支不能少,但孩子提出要买新鞋新衣服家长就无条件满足。

过个生日非要去奢侈地方、同学买了新手机自己也想要…

这样的要求家长一定要慎重应允,更不能用拿多少名、考多少分来交换。

2. 适当受点委屈

男孩从小适当地受点委屈,就会对生活有更深刻的认识,所以,男孩做错事,即使有误会。

家长也不妨“苛刻”一点,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惩罚,要让男孩从小懂得承担起自己那份责任。

3. 做事有始有终

男孩做事要有始有终,此时家长千万不要同意他停下来,必须适当打气,督促孩子认真完成。

如果有一次默许孩子半途而废,那么下次,再下次,就会养成拖拉、不认真、有困难就放弃的性格。

 

家有女孩,必修三容

【5岁养笑容】

关于笑容,有很多好的话语像“爱笑的女人最好命”、“爱笑的人,运气不会太差”,还有“爱笑的人心最美”等等…

国外著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句话,他说:

笑容是一个人最好最美的代名词,即使她没有很好的家世和能力。

生活的压力很大,我们要学会释放,尤其作为女孩子,心理承受压力可能会比男生稍弱,这时就很需要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

所以,家长必须从小教会孩子微笑,这可以触发快乐感觉,驱散阴霾,而且孩子爱笑会给周围人一种青春活力有朝气的感觉。

这样的孩子不仅在情感上更容易胜人一筹,还可以拓宽自己的人际圈子,打破不良关系的障碍,推动情感凝聚力,会是很受同事和领导欢迎的人。

【8岁养宽容】

如果说男生遇事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做个不争人”,那么女生就是“不与世俗锱铢必较,做个宽容者”。

每个人都是特别的,都会有自己的性格和思想,因而人与人交往,必然会发生矛盾,这是不可避免的,即使亲人也是如此。

不同的是,因为血缘关系的一致,我们在和家人争执过后,往往都是一笑而过,而和他人的矛盾多会落得个老死不相往来的结局。

但人生在世,没必要事事都争个输赢,用颗宽容的心去包容别人犯下的错,反倒更轻松愉快。

所以,家长们请教会孩子学会宽容,学会原谅,这会为她们的生活打开新局面。

并且,宽容意味着理解,是人际关系的催化剂,是友谊桥梁的紧固剂,宽容有时还能化敌为友,对走上社会后的发展很有帮助。

【10岁养仪容】

“三分长相,七分打扮”,说的不正是一个人要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吗?

当然,这里所说的打扮不是指穿的衣服要多么的华丽,而是指穿得干净、穿得符合身份的,得体的服装。

我们常说,好的仪容仪表是一个人向世人展示的一个名片,当外界的人被你这张名片所吸引,那你就向成功迈进了一步。

而且,孩子有副好的仪容,不仅代表家庭氛围良好的熏陶,更是对家长教养良好的一种侧面诠释。

所以,与其花大钱让孩子买衣买鞋,不如给她好的仪容,胜过百万财富。

 

女孩这样养

1. 多鼓励

女孩更需要得到肯定和认可,因为这是她们自信、独立、坚强、追求卓越的动力之源。

所以,家长对女孩多说一句鼓励的话、多给一个鼓励的拥抱,就能让女孩多一些自信。

2. 多疼爱

父母的疼爱是女孩心灵的“避风港”,让她们的心灵变得光明、温暖、乐观。

但家长要注意,过了头的“疼爱”就是溺爱,很可能培养出娇气、蛮横无理的“小公主”。

3. 多见识

家长要给女孩提供丰富的条件和环境,让孩子“自由探索”,见识到丰富的大千世界,才能建构安全感。

好了,这就是养男养女的不同所在了,不知道爸爸妈妈们是否学会了呢?


✅ 加入【Group – Telegram】
https://bit.ly/MamaClub-Telegram

✅ 加入【Group – 好康群】
https://bit.ly/MamaClub-Promotion

✅ 加入【Group – 心声群】
https://bit.ly/MamaClub-Group

✅ 订阅【Youtube – MamaClub TV】
https://bit.ly/MamaClubTV-Youtube

✅ 关注【Instagram – MamaClub】
https://bit.ly/MamaClub-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