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训练】抓住咀嚼力发育的4大关键期,宝宝辅食吃得香、长得壮 -MamaClub

在添加辅食的过程中,很多家长会遇到一个让人非常头疼的问题:

自己家的宝宝吃饭特费劲,不是吐食、含食,就是拒绝有硬度的食物,而“别人家的宝宝”吃起饭来不用劝也不用哄,三下五除二就把碗里的饭菜吃光光。

为什么宝宝与宝宝之间的差别这么大呢?

其实,在排除了疾病和饮食习惯因素外,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宝宝咀嚼能力欠佳。

 

如果你家宝宝都1岁了,还有以下这些表现,基本就能锁定是咀嚼力不好了:

只爱喝汤、喝奶,糊状的食物只是偶尔吃;

吃辅食的时候,每口喂得稍微多一丢丢就会干呕;

吃到硬的或者颗粒稍大的食物,含在嘴里不往下咽或直接吐出来;

 

想一想,这些情况在你家有没有出现过:

担心宝宝太小,怕他消化不良,宝宝都7、8个月大了,还没开始添加辅食;

怕宝宝吃东西噎着、卡着,总是给宝宝吃很碎或者很稀的食物,比如米粥、鸡蛋羹等;

喂宝宝食物之前,先用自己的嘴巴帮宝宝咀嚼加工一下。

你的这些“爱宝宝”的做法,都会导致宝宝失去锻炼咀嚼能力的机会,各种问题也会接踵而来。

要知道,宝宝虽然一出生就有寻觅乳头及吸吮的本能,但吞咽和咀嚼的能力则是需要后天训练的。

只有宝宝的舌头、口腔、牙齿、面部肌肉、嘴唇都协调配合,才能顺利将口腔里的食物磨碎或嚼碎,进而吃下肚子。

如果咀嚼能力不佳而无法咀嚼较粗、较硬的食物,就有可能造成宝宝挑食、吞咽困难、营养不良等问题。

宝宝咀嚼能力的发展,不仅关乎食物中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水平,对牙齿牙龈的健康、牙列形态及颌面部肌肉的发育、语言发育,甚至是智力的发育,都至关重要!

 

宝宝的消化系统固然比较娇嫩,父母为了迎合这个特点,在制作辅食的时候会做的特别精细,主食只选择精细、洁白的白米、白面,却不知道这样也会造成宝宝的便秘。

它们口感是很好,但是经过精细加工,膳食纤维、维生素B1都被去除了绝大部分,很容易造成宝宝便秘。

要培养宝宝的咀嚼能力,就要抓住这4大关键期!

 

吞咽期:6个月左右

辅食品种:米麦粉糊、果泥、汤类、粥、磨牙棒等。

辅食形态:流质或半流质。

母乳喂养的妈妈,大部分都有过被宝宝咬乳头的酸爽经历,其实这正是宝宝初具咀嚼能力的信号。

6个月左右的宝宝,吸吮和吞咽液体食物的动作已经成熟,可以顺利喝进奶类等液体食物,而不容易流出来。

而且,宝宝的舌头也开始变得较灵活,会尝试用舌头及口腔肌肉吞咽嘴里的糊状食物。

此时,就应该及时添加辅食,有针对性地锻炼宝宝的咀嚼吞咽能力。

添加辅食的量要根据宝宝的营养需要和消化道的成熟程度来准备,开始添加时可以先每天1次,以后逐渐增加次数和量。

刚开始喂米粉等泥糊状食品时,因为宝宝舌头的推挤反射还没有消失,几乎每个宝宝都会或多或少将食物顶出来,有的宝宝吞咽时还表现出干呕,主要是宝宝的吞咽动作不协调的缘故。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多尝试喂几次,持续一段时间,宝宝顺利吃进去的食物会越来越多。

宝宝对辅食的接受程度,除了食材本身的原因以外,与进食工具的舒适度也有关。

因此,为了便于宝宝吃进去,家长可以选用容量小且浅的汤匙来喂食。

目前市面上很多硅胶软勺,安全柔软,适合给宝宝使用。

【训练工具】

可以准备一些手指型的小磨牙饼,让宝宝自行抓握、塞进口中,帮助宝宝训练手眼协调的能力。

这个时期的磨牙饼一定硬,让宝宝不能轻易啃动,慢慢的咀嚼。

那种特别脆的饼干不适合这个时期的宝宝,啃掉了一块有卡喉的风险。

 

蠕嚼期:7~9个月

辅食种类:菜泥、较粗的果泥、水果条、面包片、豆腐、稀饭等。

辅食形态:半流质或半固体。

经历了几十天的辅食添加,宝宝的吞咽能力,已经成熟很多了。

有的宝宝已经有乳牙萌出,大多数宝宝此时已经可以用牙床磨碎食物了,甚至有时宝宝看到别人在吃东西,也会做出想要尝一尝的表情。

宝宝主动进食的欲望进一步增强。

这时期的辅食,就可以从泥糊状的辅食,慢慢过渡到带小颗粒的粗泥状食物,例如带颗粒的南瓜泥、红薯泥、土豆泥、肉松、肉糜等。

同时,这个阶段可以试着引入手指食物,比如南瓜块、土豆块、熟香蕉块等,进一步训练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

有些宝宝可能在辅食添加的初期(吞咽期),尚未做好牙齿与唇部肌肉的咀嚼训练,因此只吃米饭、白面等质地较软的淀粉类食物,没有顺利进入吃蔬菜或肉类等较难咀嚼、质地较粗的食物的阶段。

此时,家长要尽量挑些质地与淀粉类同样松软的食物让宝宝食用,如豆腐、鸡蛋、肉泥、菜泥等,也可以让宝宝喝果蔬汁来补充缺乏的营养。

父母可以将蔬菜、肉类藏在淀粉类食物中,以训练宝宝的咀嚼能力,再根据宝宝的接受程度慢慢增量。

【提醒】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对于已经长牙的宝宝,一定要注意每天早晚帮宝宝规范刷牙。

【训练工具】

因为长牙,宝宝可能会觉得不舒服,除了磨牙饼干,咬咬袋可以用上了,把苹果、梨之类的有硬度的水果切成小块放进袋子里给宝宝啃。

宝宝通过自行抓握、塞进嘴巴里,帮助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力,以及通过“咬”来缓解宝宝出牙期的不适,不过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哦,以免影响宝宝牙齿发育。

很多妈妈觉得用它宝宝会吃的到处都是,咬咬袋很难清洗什么的,其实你错过了训练宝宝咀嚼的时机,仅仅是因为你不愿意清洗,其实,不怕脏你就赢了。

给宝宝脱光光放到餐椅上,尽情的啃一会水果吧,还可以改正咬奶头的现象。

 

细嚼期:10~12个月

辅食种类:软面条、蔬菜粥、肉粥、意面、小馄饨、蒸蛋等。

辅食形态:半固体或固体。

10个月以上的宝宝,通常已经长出了4颗牙甚至更多颗,此时,是宝宝咀嚼和协调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

宝宝会尝试先咬碎或咬断食物,再进行咀嚼。

因为牙齿已经萌出了,所以这时咀嚼的发展对于牙列的发育也会逐渐产生影响。

咀嚼到位,能促进下颌、脸部肌肉的发育,同时,也能使宝宝更充分的获取到食物中的营养。

此时,食物的形状需要慢慢过渡到大颗粒的碎末状,手指食物的添加也可以进阶为稍有嚼劲、方便手指抓握的块状形式。

在经过前几个月的抓握训练以后,宝宝已经基本具备了自己用叉勺进食的条件。

家长可以让宝宝戴上防水围兜,自己坐在餐椅上尝试使用安全叉勺自己吃饭。

别太担心宝宝会把食物弄得到处都是,对于宝宝来说,自己动手吃饭也是个有趣的游戏,有时还能帮助宝宝减少对辅食的抗拒。

一开始宝宝必定会将食物撒的到处都是,增加家长饭后清理环境的难度,但是如果我们因为怕麻烦而不让宝宝自己去吃,反而对宝宝的成长不利。

因为,自主进食是一个成长必经的过程。

【训练工具】

这个阶段的磨牙饼干可以丰富一些了,各种星星泡芙、酸奶溶豆都可以吃起来了,给宝贝准备一只防泼洒的零食碗吧。

咬咬袋可以继续使用,你会看到宝宝的进步。

此阶段再给大家推荐个独家方法——烤面包片!家里有吐司机最好,或者烤箱,将面包片烤到酥脆,甜甜的香味就出来了,没有宝宝不爱。

没有的话也不要紧,将面包在常温下放置一会,待面包风干变脆就可以给宝宝啃了,但香味没有烤的那么香。

 

咀嚼期:1周岁以上

辅食种类:鱼肉、米饭、切成段的青菜、切成块的水果等。

辅食形态:固体为主。

1岁后的宝宝能吃的东西已经很丰富了,饮食模式也慢慢接近成人。

丰富食物种类和形式,是1岁后咀嚼训练的关键,也是让宝宝顺利适应成人餐的重要基础。

比如肉类,在肉丸、肉肠接受度不错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试试肉丁、肉丝、小肉块的形式,让食材的处理更接近成人的烹调性状,逐渐使宝宝融入家庭饮食,获得更为丰富的味蕾体验。

这个时期应让宝宝多试着自己进食,给宝宝小围兜和餐具,让他们自由选择食物自主进食。

家长要做的就是,将食物处理成适合他们的小块状,让他们自己吃。

当然,1岁后宝宝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不好好吃饭、挑食,或是心不在焉,或是狼吞虎咽。

这时,家长要监督宝宝细嚼慢咽,为了避免宝宝分心,可以多在用餐过程中,与宝宝进行眼神和语言交流等,以排除影响宝宝专心吃饭的外界干扰。

此外,此时宝宝正处在长牙的阶段,牙齿咀嚼会有些困难。

如果家长给他们吃切得不够碎或纤维很粗的青菜,造成咀嚼时不舒服或咬很久都咬不断的情况,就会形成不愉快的饮食体验,甚至增加吞咽及消化的难度。

还有些情况,如宝宝在吃某样食物时曾经卡住或父母无意间把菜做的太辣了,都会让宝宝对此类食物及其他外观类似的食物(如同为绿色)产生恐惧感,可能以后就会不敢吃了。

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家长应注意调整食物的搭配、口味等,从提供少量食物开始,慢慢鼓励宝宝尝试,并给宝宝看食物制作的过程,使其对这种食物渐渐放心,之后才有可能再次接受。

【训练工具】

提供宝宝比较容易舀或抓握的食物,最好让宝宝学习自己进食。

平时可提供宝宝一些训练或刺激口腔动作的玩具,例如小喇叭、哨子等,也可以教宝宝吹纸片、泡泡等。

 

锻炼宝宝咀嚼能力的最佳时期是6-12个月,这段时间必须循序渐进地给宝宝添加辅食,如果没有及时添加辅食,宝宝的咀嚼能力就容易减弱。

1岁以后食物不要煮太烂。

妈妈们担心宝宝的咀嚼能力弱,总是给宝宝提供稀烂或很软的食物,把食物煮得太烂,宝宝没有机会接触较干或较硬的食物,咀嚼能力肯定会受影响。

宝宝的辅食和奶类食品的比例是随着年龄变大逐渐改变的,越大辅食吃的越多奶喝的越少,如果始终保持奶类为主食,或者过于恋母乳,宝宝的咀嚼能力也很难得到锻炼和进步。

咀嚼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捷径,但是每一步正确的引导和训练,都会对宝宝的生长发育起到积极正面的影响。

总之一句话:按照宝宝的月龄进行咀嚼训练,是家长应该为宝宝做出的正确选择。


关注 MamaClub
PageGroupTelegramMumsGoody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