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区】宝宝一哭就抱会宠坏他?这句话只对了一半 -MamaClub

有一次我在飞机遇见一位年轻妈妈独自带着大概4个月大宝宝飞16小时长途,途中宝宝多次哭闹。

这位妈妈一开始以哭声免疫法来应对,即就是视而不见,放任宝宝自己崩溃大哭,相信你可以想像接下来的结果。

是的,在我教学的这十多年以来,常常在公开演讲时提到宝宝是否需要回应宝宝吗?

好多家长都觉得“宝宝哭的时候,不可以立即去抱他!”

不知道这句话害惨了多少家庭,哭声免疫法 “Cry it out” 这套行为心理理论指在大人禁止在宝宝哭闹时抱起或安抚宝宝,渐渐的训练将让宝宝变得安静乖巧,更早独立。

听起来是很诱人的,却不知道这样的教养其实正在剥夺宝宝与家长情感交流,破坏建立彼此信任的机会。

曾有心理专家以这种机械化的方式来训练孩子,毁了三个孩子的童年,甚至成年后的性格缺陷,造成非常不幸的人生!

这位专家曾利用9个月大的小艾伯特作为研究对象并展开了一系列的恐惧情绪的心理实验。

他的研究非常成功的证实了他的论点 – 让原本勇敢、好奇、勇于探索、敢于开放式交流的宝宝‘变得’封闭自我、放弃沟通、缺乏安全感、恐惧不安、冷漠焦虑、敏感爱哭。

是的,幼儿时期留下的心里创伤,将在心里留下一个“安全感缺失的黑洞”,将伴随到儿童期影响人格发展健康,甚至一直伴随到成年期妨碍社交、人际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

你看,这位专家的孩子就是例子之一。

 

以下我们接着谈宝宝哭了该如何做和利用这个机会养出高情商孩子:先分辨宝宝的需求是外在 (身体上,环境)抑或是内在(情绪,需要情感交流)。

如果是外在的,那就先满足宝宝想喝奶、换尿布等需求。

如果我们能先理解宝宝当下的需求并给予积极正确的回应,这样宝宝就会更信任我们,从而建立安全依附关系。

想更了解内在需求的话,可以透过观察日常跟宝宝相处时,哭闹的时间、长短来判断,宝宝当下是寻求关注?还是有情绪想表达?

妈妈多亲近宝宝,例如固定每晚按摩宝宝有助连结宝宝,那样就会跟更明白宝宝的要求。

当宝宝哭的时候,家长可以轻松的态度来回应宝宝,抱起宝宝轻松对话连结起亲子关系,而且可以建立宝宝心理健康,预防习惯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

我们将在下一篇来讨论这个在教养上的陷阱。

若宝宝一哭,爸妈的反应都是很紧张的、马上抱紧宝宝,宝宝就会学会只要哭,会立即得到身体的、物质的满足。

长久下来宝宝会以哭来解决或面对各种状况,甚至一岁半至两岁的孩子,会觉得哭就一定可以获得身体的、物质的满足。

 

我们特别强调 “适龄性”,也就是说根据心理专家用科学角度来支持宝宝心智。

让他可以“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不轻易以情绪表达-发脾气,无尽哭闹来威胁大人,反而懂得用说话表达-沟通的方式来获得想要的东西。

可以试着把回应孩子的方式做点变化,不一定要马上抱宝宝,可以增加口头的回应搭配安抚、轻拍,让孩子知道你原意尊重及了解他在表达情绪。

善用不同的回应方式,可以让宝宝学到不同的情绪调节方式,和知道被父母信任。

宝宝成长过程中会经历一段 “自我发展期”,固定的、单一的回应方式也会使孩子无法建立现实感。

现实世界的状况是多变的,透过跟不同的人相处、适当的回应方式,让孩子了解世界本就有不同的回应,反而能增进孩子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接受,促进安全与信任感。

从婴幼儿心理看来,「树熊宝宝」是因为两岁以前无法用言语表达需求,转而透过被抱着来感受自己跟妈妈仍是一体的。

基本上会建议家长适当的满足;至于两岁后的宝宝就可以转移视线的方式来应对,在晚上睡前可以边按摩边重温当日的情绪并加以开导。

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如果宝宝的情绪没有被抒发的话,可能会僵硬在肌肉,肝脏和肾脏。

这样对身体一点都没帮助,反而会养成容易生病的体质。

 

如果宝宝的身体内有足够的“快乐荷尔蒙”,让他感受到舒服与安全的话,宝宝的哭闹是可以被预防的,而且还能乐于探索与学习。

那么要怎样去调节荷尔蒙呢?

最科学的方法就是按摩宝宝,许多研究报告证实在皮肤上的抚摸能让宝宝睡得更好以外还能够止痛。

按摩宝宝是有温度,亲密和有力量的一种教养方式,也是一种让孩子越来越”好带”的教养,欢迎试试吧!

 


以上内容【授权自Evian C】,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1. 作者详情:Evian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