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养男孩的家庭,最大的错误 就是“硬碰硬” -MamaClub

有些家庭认为,女生就是被温柔对待,被保护。

男生就应该够“爷们”,因此从小就不对他们温柔,只对他们严肃,就为了让他们未来能成功当个男人。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说到,一位12岁的男孩,调皮捣蛋,不服管教,很令人头疼。

爸爸雷先生认为教育男孩不能心软,于是每次对孩子非打即骂,父子间常常针尖对麦芒。

有天儿子又玩到半夜才回家,第二天清晨,雷先生看着熟睡的儿子,气得浑身发抖,骂醒儿子后,他朝着孩子脸上就甩去两个响亮的耳光:

“又出去玩到半夜才回来?我都说了多少次了?”

儿子眼噙泪水,怒气冲冲地瞪着他。

雷先生继续咆哮着教育儿子:

“打过这么多次,怎么就不长记性…”

儿子依旧倔强地瞪着,不哭不闹也不吭声。

雷先生骂完孩子就出门了,不曾想,这次儿子竟然偷偷离家出走了。

这一走,就是两天一夜,杳无音信,全家都急坏了。

好在最后,民警帮忙找到了游荡在外的孩子,民警问他为什么要离家出走,他委屈地哭了:

“爸爸经常打我,我就是想给他一些下马威。”

哲学家柏拉图说:

“在所有的动物之中,男孩是最难控制和对付的。”

这是因为:男孩大脑前额叶发育比女孩缓慢,自制力相对较弱,容易冲动。

再加上睾丸激素的原因,男孩精力比较旺盛,容易变得粗暴、好斗,攻击性强。

这就造成了男孩的性格中“刚”的一面,脾气一上来就不管不顾,动辄发脾气、使性子、甚至离家出走。

所以,家有“钢铁”男孩,千万别跟他们硬碰硬。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

不少父母认为,男孩的教育必须要狠,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国外有一个男孩,跟爸爸打了一架后,报警称爸爸“家暴”。

原来,在亲戚聚餐时,男孩的手机没电了,他一只手拿着手机,手机上插着充电宝,放在膝盖上,只用另一只手在吃饭。

父亲看到后,觉得孩子没规矩,于是喊儿子把手机收起来,好好吃饭。

“我没玩,我就是拿着手机,又不影响吃饭。”

儿子不认为自己有错,大声回应道。

不听话还顶嘴?爸爸觉得很没面子,一气之下就夺了儿子的手机,并打了他一巴掌。

当着亲戚的面被骂、被打,男孩觉得很伤自尊,站起来就要抢手机,还抬起手“回敬”了父亲。

而且连着打了父亲好几下!

父亲当下就愣住了,儿子愤怒的样子,又为什么不是自己的翻版?

美国作家爱默生·艾格里奇在《养育男孩》一书中说:

“如果你只能给儿子一样东西,那就给他尊重。”

一味用父母的权威压制男孩,就会激发出他天生的攻击性。

虽然不是所有男孩都跟父母打架,但男孩的愤怒总要找到一个发泄口。

如果他不敢对父母发飙,愤怒就会转向自己,甚至以伤害自己的方式报复父母。

国外一个12岁的男孩在与母亲争吵后,又一次地挨了打,男孩直接反锁房门,爬到窗外,准备跳楼。

18楼的阳台外,他手抓窗,脚下并未踩实,摇摇欲坠,意外随时可能发生。

好在消防员及时赶到,从17楼窗户将男孩托举了上去,但不是所有男孩愤怒时,消防员都能及时赶到。

另一边就有一个14岁男孩,因为在学校被妈妈打了一巴掌之后,从五楼一跃而下,永远失去了生命。

你打孩子,孩子不会停止爱你,但会停止爱自己。

男孩子更是如此,情绪易激动,做事又冲动,爱恨都争一口气。

强硬的父母,换来的不是男孩的臣服,而是逆反、对抗、以暴制暴,甚至是惨烈的回敬。

跟男孩硬碰硬,换来的是两败俱伤、甚至是整个家庭一生的伤痛。

 

男孩的内心最敏感,任何忽视男孩内心感受的教育都是徒劳无功的。

疾风骤雨式的教育,最容易让男孩关闭心门。

因此,家有男孩,父母一定要学会软一点。

1. 说话要软

“你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只能捡破烂!”

“下次再偷跑出去玩,看我怎么收拾你!”

“走路就不能挺直背?老是弯着腰,说了多少次了!”

父母边说边把自己气得不行,而我们的男孩可能压根一句没听进去。

有时候不是男孩难以管教,而是父母与男孩之间的沟通方式出现问题。

前段时间,中国前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在节目《夸就对了》中分享自己的育儿经验,收获一片赞誉。

往日在赛场上冲锋陷阵的霸气战神,为我们展现出柔软温和的一面。

儿子林瀚铭有段时间沉迷网络游戏,且立志将来走电竞这条道路。

一般父母发现孩子为了游戏茶饭不思,肯定如临大敌、火冒三丈。

然后,对孩子苦口婆心诉说其危害,甚至声嘶力竭骂到孩子“武装”反抗。

导致原本和谐的亲子关系,瞬间分崩离析。

面对儿子的“出格”选择,邓亚萍没有发火失控,而是采用更智慧的方法。

她平静温和地对儿子说:

“如果你真对这个感兴趣,你可以走电竞这条路。”

为此,她还特意去了两家国内顶级的电竞俱乐部,了解他们是怎么训练的,作息是怎样的,并把这些一五一十地告诉儿子,让他自己定夺。

最后,儿子在认真思考后,断了走电竞这条路的念头。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有两种力量,一种如璀璨烟花,一种如流深静水。

父母与男孩的沟通方式应如流深静水那般,是深深的滋润,温柔且有力量。

因此,父母要谨记:

与男孩交流时,声音放低一些,不要大吼大叫;

对男孩讲道理时,切记言简意赅,越唠叨越使他反感;

批评男孩时,情绪要平和,要懂得保护他的自尊。

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庭,一定是懂得沟通艺术的家庭;一对有智慧的父母,一定不是在言语上战胜男孩的父母。

2. 做事要软

【不要总否定,学会支持】

电影《驭风少年》中的男孩威廉是一个喜欢科学,热爱发明的孩子。

他深知干旱少雨的天气带给他们太多苦楚,他迫切希望自己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农田灌溉问题。

历经一次次失败和不断尝试后,他终于找到解决办法。

他激动地把用自行车改造成风车,从地下抽水灌溉庄稼的想法告诉父亲,父亲却觉得他在胡言乱语,讥讽嘲笑他并拒绝把家中唯一值钱的自行车给他做实验。

好在威廉的母亲看见了儿子不被理解的落寞和深埋内心的渴望,她竭尽全力说服丈夫拿出自行车支持儿子。

“我们已经失去太多,不能再失去希望。”

最后,在母亲的帮助下,父亲同意威廉进行实验,威廉的灌溉系统大获成功。

得到灌溉的庄稼长出嫩芽,威廉也成为拯救全村人的英雄。

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里写道:

“人生来就喜欢被人鼓励,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成长,获得自信,从而变得更优秀。”

当我们的男孩产生新奇的想法时,先不要着急否定,只有不断被认可和鼓励的男孩,才有可能充满自信和勇气,无所畏惧向前进,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

【不要太强势,学会示弱】

网上有个问题:男孩太叛逆怎么办?

一位妈妈回答直戳人心。

她儿子高三那年,突然喜欢上了街舞。

一开始,她并不知情,直到孩子月考成绩突然降了整整十名,她才从学校得知,孩子每天放学后就去社团练街舞。

学习时间这么紧张,还有空练些没用的,她气不打一处来,直接跑到学校街舞社团给儿子退团,还在学校边上租了房子,每天一放学就在校门口守着。

儿子不出来,她就打电话找老师,找同学,闹得学校人尽皆知。

结果,儿子放学回家就把自己反锁在屋子里,整整一个月不和她说一句话,学习上更是一塌糊涂,就仿佛是在故意气她一样。

她打也打了,骂也骂了,老师也找了,但孩子就是要自我堕落。

不得已,她主动向儿子示好,为之前的莽撞跟儿子道歉,还给他买了街舞服,同意他继续学街舞。

但也跟他约法三章,让他保证合理安排时间,不能影响学习。

出人意料的是,儿子不但没有因为街舞影响成绩,反而抓紧一切能利用的时间专心学习,最终考取了心仪的大学。

这位妈妈不无感慨地说:教育男孩,千万别想利用父母的权威压制他,因为根本压不过。

和他斗狠耍硬,你会一败涂地。

一名教授曾说:孩子12岁之后,父母要学会示弱。

当然示弱并非软弱、无底线,而是以尊重为前提的教育方式,是一种以柔克刚的养育智慧。

示弱的方法,对男孩尤其适用。

男孩小的时候会紧紧牵着父母的手,跟在父母身后亦步亦趋;长大后的男孩,视野开阔,主见增多,他们迫切渴望张开羽翼,自由飞翔。

此时,如果父母不转变策略,还想和男孩一较高下,输的往往是父母。

 

有句话说的好:

“铁一样的教育,最后落在孩子身上,都会跟水一样绵软无力。

柔一样的教育,最后落在孩子身上,都会跟铁一样刚劲有力。”

心理学上的“南风效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

北风吹出了刺骨的寒风,行人怕冷,把大衣裹的更紧了。

南风吹出了柔和的暖风,行人觉得温暖,便解开了大衣。

教育就是如此,男孩越是性格硬如钢,父母越是要柔如水,因为只有春风细雨般的温柔,才能润物于无声。

如春风解冻,如和气消冰,请对我们的男孩温柔一点,耐心一点,给他温暖,给他力量,如此,他们才能向阳而生,茁壮成长。


✅ 加入【Group – Telegram】
https://bit.ly/MamaClub-Telegram

✅ 加入【Page – Goody】
https://bit.ly/MamaClub-Goody

✅ 加入【Group – 心声群】
https://bit.ly/MamaClub-Group

✅ 订阅【Youtube – MamaClub TV】
https://bit.ly/MamaClubTV-Youtube

✅ 关注【Instagram – MamaClub】
https://bit.ly/MamaClub-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