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不让孩子哭的危害竟然这么大,后悔知道太晚了 -MamaClub

平常带孩子,你最怕什么?

我不怕熬夜,不怕辛苦,就怕孩子哭。

不知道为什么孩子的哭声像是有魔力一般,只要嚎声一起,父母心里就开始炸毛,烦躁就像暴雨后疯长的野草,肆意横生。

只要孩子一哭我脑子就嗡嗡的,什么都思考不了,脑子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赶紧让他停下”。

“乖~不哭哦”

“不要哭了好不好”

“哭哭哭,你能不能不哭了”

“不许哭!”

父母的心理崩溃过程迅速而不易察觉。

刚养孩子的第一年,感觉自己跟精神分裂似的,孩子笑自己也开心得心花怒放。

但只要孩子一哭,神经就立刻紧绷起来,孩子哭得声音越大,血越往脑上涌。

好几次孩子哭完没什么事,却让妈妈崩溃了。

 

为什么父母总是接受不了孩子哭呢?

别说,这事还真能从科学上找到一部分原因。

英国进化心理学家MortenL Kringelbach说:“婴儿和孩子的哭声,会给父母的大脑带来特殊的刺激,让父母心跳加速、血压升高、感觉难受。”

所以,孩子的哭声让很多人丧失理智。

比起想知道孩子为什么哭,很多人只想简单粗暴地让孩子停止哭。

之前有一位妈妈说过,有一次孩子大哭不止,而她又困又累,看着怀里的孩子不间断地哭嚎,自己心乱如麻,竟然直接把他扔到了床上,不管不顾。

等她反应过来,孩子已经嚎得上气不接下气了。

当时她自责地抽了自己两巴掌,抱着孩子痛哭了好久。(其实这位妈妈当时是有产后抑郁倾向,不过后来好多了)

从心理层面上来看呢,通常孩子哭了而父母又无法解决时,会让父母怀疑自己养育孩子的能力。

潜意识里父母会觉得是自己养育无力,从而产生挫败感和焦虑感。

尤其是在公共场合,孩子的哭闹更是让父母手足无措,觉得颜面扫地,从而对孩子的哭声非常敏感、排斥。

综上,当孩子哭了,我们会想方设法的阻止孩子继续哭泣。

但这哪是为了孩子好啊,分明只是纯粹为了让自己不难受。

 

为什么孩子总是哭呢?

估计每一个妈妈都曾经想不明白,这个小宝宝为什么总是哭?

明明已经喂饱了、换了尿布、室温不热不冷,他还是想哭就哭,一哭半小时就不带停歇的。

虽说孩子没有无缘无故的哭泣,但事实证明有一大半的哭闹,你都对应不上原因。(谁让你碰到个高需求高敏感的孩子呢)

其实这也得先从大脑发育上来说起,人类的情绪主要是靠大脑皮层的“前额叶皮质”进行调节控制,但“前额叶皮质”需要到25岁左右才能发育完全。

作为人脑中最晚演化成熟的前额叶皮层,却肩负着理性决策、情绪调节、冲动控制等这些更为成熟、明智的行为。

而对于孩子来说,由于前额叶皮层发育不全,他们更容易冲动、烦躁、易怒,更敏感,也更容易选择直接的行为方式。

所以,当孩子感受委屈、难过时,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我很难受,我要哭”。

但你却希望他忍耐、理智、坚强、“不要哭”,这不是为难人嘛?

孩子爱哭闹,这是一个毋庸置疑也无可奈何的事情,既然无法改变,那就接受它。

毕竟哭这件事,对于孩子来说还大有好处呢。

 

什么?哭还有好处?

没错,对于孩子来说,哭可是大有好处呢。

首先哭和笑一样,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和行为。

对于孩子来说:“累了、疼了、怕了、不想、不喜欢” 等,所有让自己难受或不舒服的事情和感受都可以通过哭来表达。

他们通过哭来向周围人传达自己的情绪——“我难受,我需要帮助”。

虽然越长大越有借此要挟人的成分,但哭确实是最直接有效的表达自己需求的方式。

更重要的是,哭是孩子自我安抚的过程,有着调节情绪的重要作用。

在孩子还不能控制自己情绪时,哭一下可以释放自己的焦虑、难过、挫败等情绪。

美国发展心理学阿尔黛·索尔特博士说:

“哭泣不仅是孩子释放情绪,也是机体在进行重新构建时所做的努力,它是进行自愈的一个程序。”

不仅如此,研究还发现,当人哭泣时,身体内会产生很多合成物,包括啡肽、催产素等,这些合成物会让人感到满足,觉得舒服。

包括我们成年人,实在憋不住的时候偷偷哭一场,哭完之后,会有一种浑身轻松的感觉,也是这个道理。

生活中没什么难题是哭一场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多哭一会儿,谁还不是个宝宝啦~

对于孩子,确切地说对于人类,哭是经过漫长演化而来的能力,是正常且有众多正作用的。

哭并不是坏事,真正伤害孩子的是阻止他哭。

 

当孩子哭时,你可以做什么?

1、接纳、允许孩子哭

允许和被接纳哭泣,也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来源。

因为信任父母,把父母当作自己最亲密的人,孩子才会在父母面前哭,展示自己的脆弱。

而一个不被允许哭的孩子,内心通常是胆小、害怕、敏感和不知所措的。

其实,有时候不哭反而更让人揪心。

记得前段时间在新闻上刷到一个巴勒斯坦幸存后受很大心理创伤的孩子,眼里除了恐惧还是恐惧。

多希望这个孩子可以像其他人一样,哭出来啊。

很多时候,人在遭受较大创伤的时候,都是通过哭来调节的。

眼泪是负面情绪的消解剂。反而哭不出来的时候,则越可能存在较大的心理问题。

有数据调查显示,小时候总被教育“不能哭”的孩子(大多是男孩子),长大后患抑郁症的几率要比允许哭的孩子大的多。

如果孩子哭泣时总被禁止和恐吓,他便会压抑自己的情绪,不在他人面前表现出来,甚至会因为自身的哭泣而感到羞耻。

但负面情绪在心里压抑久了,总有一天会爆发的。

不从哭这个途径宣泄出来,就会从其他行为上发泄出去。

所以孩子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比如容易暴躁、使用暴力、破坏东西等。

所以,面对哭,第一件事,就是平常地接纳。

2、通过哭,教会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

首先要有一个心理预设:孩子长大了,她自然会有情绪起伏,既会有欢喜的正面情绪,也会有愤怒的负面情绪。

情绪本身都是平等的。快乐并不大于悲伤,平和也并不高于愤怒。

我们要允许孩子负面情绪的存在,我们才能帮他认识情绪、控制情绪。

孩子的负面情绪有千百种,但是能表现出来的形式只有“哭”这一样。

因此这个时候,帮助孩子认识并命名情绪就显得很重要了。

在孩子因为各种事情哭闹的时候,温和地将孩子的感受复盘,告诉他此时这种感觉叫什么。

“你想玩这个玩具却拿不到,所以你很着急”

“你很生气,因为姐姐拿走了你正在玩的蜡笔”

“妈妈知道,你看不到妈妈,很伤心”

重复这样做,孩子就可以尽早学会表达自己的情绪。

孩子的表达能力越强,他跟父母的沟通才会越到位,他的哭声才会越少。

人生在世,没什么比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更珍贵了,也许只有小时候才有这样的权利。

所以,当孩子想哭的时候,就让他哭吧。让他知道“爸爸妈妈会永远在他身边陪着他,保护着他”。


关注 MamaClub
PageGroupTelegramMumsGoodyInstagr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