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这种情况下,千万别对孩子说“自己的事自己做” -MamaClub

一天,有位年轻妈妈对女儿对她所说的话感到无法反驳。

那天妈妈带女儿逛街回来,电话突然响了,但是妈妈手中大包小包的,实在空不出手。于是,便让女儿帮忙接电话,可是女儿居然说了妈妈一句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妈妈,你怎么说一套做一套呢?昨天我让你帮我拿书包的时候,你不是说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吗?”

这样的一句话让妈妈语塞,但同时又让人反思。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句我们从小说到大的话,似乎很有道理。只是,不分场合、不辨形势、一味跟孩子强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真的合适吗?

 

曾经看到这样一幕:

一名刚学会走路的小男孩,在妈妈的引导下,在公园内练习上阶梯。

男孩的小脚怎么都迈不上去,突然,一个趔趄摔倒了。他大哭不止,伸手向妈妈求抱抱,可是这位妈妈却站在原地一动没有动。

“宝宝乖,宝宝要自己站起来。”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摔倒自己爬起来。”

就这样,男孩哭着站起来、跌到、爬起来、再跌倒,如此循环。

刚开始摔倒的时候,小男孩还会哭泣,也会向妈妈寻求帮助。然而被妈妈一次次拒绝后,他开始变得默不作声,最后放弃了跟妈妈求助,最终也没有学会如何上台阶。

这位妈妈或许是在训练孩子独立,可是这个孩子也让人心疼。

虽然说孩子迈向独立的每一步,都会有苦痛。然而,为人父母的最高职责,不仅要孩子独立,还应该让孩子学会向外界寻求帮助。

有些时候,父母的及时回应,哪怕只是一个小小拥抱,也是在向孩子传递一种信号:

你的求助我看得见,你是安全的。

孩子的世界,非黑即白,父母对孩子的无动于衷,有时候会让孩子误以为自己是不被爱的。

妈妈的最高职责就是给孩子安全感

安全感,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石。我们鼓励孩子独立,但是当孩子寻求帮助的时候,却不能片面地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一定要记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前提条件,是不破坏孩子的安全感。真正的独立是,有能力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克服不了的困难要勇于去求助。

如果父母在孩子需要你的时候,把他推了出去,一味地向孩子灌输“自己做”,那破坏的将是孩子内心的安全感。

严重的还会影响孩子,让他长大后,成为一个不懂合作、不会寻求帮助的“孤胆英雄”。

 

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玉和师父老蒙的这段对话让人看到泪奔。

“你母亲过世这么大的事情,怎么连我也不说?还当我是不是师父?”

“我怕我说了,会给别人添麻烦。”

苏明玉,这个叱咤风云的职场女强人,母亲去世时,都不曾在人前流一滴泪,听到师父这句话,居然红了眼圈。

看着这个“坚强”的女孩,让人很想抱抱她。这个从小不被父母看见,一直被二哥各种挤兑的女孩,一直用自己的方式活着。

因为不被家人疼爱,她很早就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 为了读完大学,她在超市打零工,在街上发传单,做家教;
  • 为了挣到更多钱,她拜老蒙为师,努力做销售;
  • 为了拿下损失的订单,她单刀赴鸿门宴,放低身段讨好客户。

她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孤独的战士,这样的女孩让人心疼,因为她的“强大”背后,是安全感的极度缺乏。

她一次次被母亲伤害,一次次被父兄嫌弃。她唯有自我强大,强大到不求助任何人,强大到自己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够寻得内心的那一丝安定。

然而,这种“强大”既是她的铠甲,却也终成了她的软肋。

美国神经心理学说:

一个孩子的生存竞争力,不取决于他自己能够做多少事,而取决于他能够获得多少人的帮助。

在孩子小时候,我们应该向孩子传递这样一种信念:

力所能及的事情,请自己做。但是,当你需要帮助和支持时,请大胆说出来,勇敢地向亲人、朋友,甚至社会寻求帮助。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段话:

锻炼孩子要把握好度,在孩子不需要时,我们要放手让孩子自己探索,不干预不插手不打断;

在孩子需要时,我们要在精神层面,心理层面给予绝对的支持,但是行动上可以慢一点,或者是开动脑筋;在给孩子心理支持时,想办法给予她尽可能多的锻炼。

这一方面,有一个妈妈就做得非常好。

这位妈妈平时很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从小就在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穿衣服,自己叠被收拾内务,自己洗内衣等。

与此同时,她也会温和地告诉孩子:“妈妈一直都在,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可以随时提出来。”

一开始,孩子也会屡次耍赖,明明自己会穿衣服、系鞋带了,却总央求妈妈帮忙。

这时候,她并没有训斥孩子无理取闹,也没有直接拒绝,而是选择陪着孩子,或者和她一起想办法。

“你是希望妈妈陪着你对吗?妈妈可以陪你,不过这个你会做了,你试试自己做哦。”

“妈妈在给你做示范哦,你来看仔细一点,记住步骤啊。”

当孩子真正遇到困难时,她会坚定地站在孩子一边,给予孩子行动上的支持,让孩子感觉妈妈的关注和爱从未远离。

为人父母,我们既要鼓励孩子独立,更要鼓励孩子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帮助。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成长为独立又懂得合作的人。

在《一封家书》这个节目中,演员袁姗姗深情朗诵了写给父母的信:家是永远的避风港。

她说,在经历那场铺天盖地的网络暴力时,曾经有段时间,她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与其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也不愿意和父母提及更多关于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

但,她却知道,父母一直在默默关心着她的一切动态。

“我在那段时间的无助与担心,伤心与难过,你们都看在眼里。也是你们的安慰和陪伴,让我度过了那段难熬的日子。”

父母的鼓励、陪伴和支持,让袁姗姗明白,无论外边的江湖多么血雨腥风,家都是她永远的避风港。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是在该放手的时候放手,既鼓励孩子独立,又给足孩子心理依靠和精神依靠。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笑迎人生。

既能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独立笃定地过好当下的每一天;也能在遇到困难时,向外求助,获得他人帮助,更能在他人需要帮助时“赠人玫瑰手留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