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儿,是多数人都逃不开的话题。明星也一样,甚至有时,他们的一句话、一个举动就会引爆舆论。有人因“神仙育儿”备受称赞,也常常有人说错话做错事而被群嘲。
前阵子,中国明星刘恺威和女儿小糯米,在学校音乐会上手牵手合唱,气氛温馨。唱完歌后,父女嘴对嘴来了个“爱的亲亲”。
可是,这样“温馨有爱”的画面,引起了许多人不适:
“不太能接受爸爸和女儿亲嘴巴。”
“小糯米已经五岁了,该培养性别意识,这样不妥当。”
网友表示,虽然很温馨,但依然有些不适 。因为五岁开始,孩子的性别意识已经逐渐清晰,这个时候,更不能缺少父母的正确引导,和“以身作则”。
在综艺节目《新生日记》中,邀请了男模张亮当嘉宾。其中有两位新手爸妈向张亮“取经”:生女儿有什么注意事项?
张亮表示自己的女儿四岁,正是依赖爸爸的年纪,总是十分粘人。每次他一回家,女儿就扑上来要亲亲抱抱。
但是,他说:“对女儿的亲昵,必须要有分寸。“ 还强调了两遍:“女儿不能亲嘴。”
他非常在意父女间的亲密程度,也坚持“点到为止”,与女儿的亲密最多也只到亲脑门、手背或是头发。
父女之间的亲密不应过度,男女要有别。养了女儿,父母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她的性别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而父亲往往是女儿身边最亲密的异性,更需要举止有度。
张亮“不和女儿亲嘴”的育儿方式观获得了多数网友赞同。其实,这已经不是张亮第一次考虑到孩子的性别教育问题了。
在《爸爸去哪儿》里有一期,有个互换爸爸的游戏。而4岁的王诗龄,刚好被交换给张亮当“女儿”。午休时,张亮给王诗龄盖好被子,自己在一旁盖着外套休息。
孩子们玩了一下午,满身都是泥,张亮给王诗龄换衣服,也完全没有任何“越界”的行为。
他先是为王诗龄盖好被子,又贴心地关好门走出去,让孩子躲在被子里自己换裤子。无论是否有血缘关系,他充分尊重了孩子的性别、保护孩子的隐私。
总有人觉得,和子女“划清界限”纯属小题大做。认为亲嘴只是父母子女间表达感情,别人没资格指手画脚。
也有人问:
“孩子大了不行,那究竟多大才算呢?三岁?五岁?还是七岁?”
其实,孩子的性别意识,比你想象中萌芽得更早。
一向被认为是“神仙育儿代表”的黄磊,也曾在这个问题上“翻车”。
他曾在社交网站上写了一句这样的话:
黄磊的原意是要调侃女儿是个“小吃货”,但是有人不赞同黄磊的行为,认为妹妹已经五岁了,洗澡这种事应该交由妈妈来做。
有句话叫:
儿大避母,女大避父。
在BBC纪录片《北鼻的异想世界》中的一个实验,就给这个“大”规定了范围。
心理学家对6个月到24个月的宝宝进行了试验,并且发现了六个月大的孩子,就已经对周围的事物具备明确的认知;
而一岁半到两岁的孩子,各方面成长都非常迅速;孩子2~3岁前,就已经具备了明确的性别意识,可以辨认出“男孩”和“女孩”。
孩子们早早就意识到了性别,但是父母却常常忽视 。其实,父母在关注孩子的同时,孩子也在观察着大人。
有研究显示,孩子3岁左右,随着神经生理的逐渐成熟,性探索也会出现。
孩子会开始注意自己和异性的区别,也会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体,隐私意识逐渐成型。孩子性别意识朦胧的早期阶段,好奇心极强。
而这段时间,是教育的最佳时间之一,父母和孩子亲昵一些也无妨,但也需要正确引导,让孩子对“男女有别”形成一个模糊印象。
在节目中,有其中一位爸爸给不到两岁的女儿洗澡,但是并未引起争议,因为这里的关键是年龄。
孩子三岁左右是一个“分水岭”,这时孩子的性别意识已经成型,且进入萌芽阶段。
这个时候,异性亲子就应该有意识地拒绝一些过度亲密的举动。让孩子懂得“不能随意在异性面前暴露隐私部位、不能随意和异性亲吻等。”
孩子的性别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很大程度上依赖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千万别小看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能力。
如美国知名儿科医生 William Sears强调的那样:对孩子的爱必须恰到好处,表达需要尺度和分寸。
没有父母可以保护儿女一辈子,教会他们自我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 有些父母,一边教孩子不要在异性面前暴露隐私部位,一边又拍下孩子洗澡照片在朋友圈大晒特晒;
- 有些父母,一边告诉孩子不能让异性触碰到身体的哪些部位,一边又随随便便给孩子换衣服;
- 也有一些父母,一边试图帮孩子建立“身体防线”,却一边自己反复去突破它。
以下这些可能是父母不会放在心上,但是对孩子来说,却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行为。
【一、随意亲吻孩子的嘴】
心理学家Charlotte Reznick有提到孩子幼小的时候,看到父母之间会亲吻,联想到自己与父辈的亲吻,伦理上可能产生误区。
加上亲嘴不仅是一种表达爱意的符号,这个行为本身,就容易引起生理上的反应。习惯于用亲嘴和父母表达爱意的孩子,在面对其他异性时,或许也会延续这种习惯。
所以,这样的亲昵,还是谨慎一些的好。
【二、共浴或共厕】
不久前,有一名三岁男孩与外婆、妈妈一同去公共浴室洗澡。外婆和妈妈想将孩子一起带进女浴室,不料遭到工作人员拒绝。
外婆坚持:“孩子才三岁,年纪小,还不懂事,根本没有问题。”
这件事被传开后,绝大多数网友都赞同工作人员的做法。因为三岁的孩子,已经拥有了长久记忆的能力,此时不避嫌,长大后或许同样如此。
有的父母贪图方便,会带孩子进入异性厕所。在网络上对“妈妈带儿子进女洗手间”的抱怨,更是屡见不鲜。
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更要教他们尊重其他异性。“教好一个男孩,保护一群女孩”,不是没有道理的。
【三、长期不分房睡】
孩子还小时,父母陪着睡很正常;但有的父母,却不懂及时分床的重要性。
曾经就有位女星透露,儿子15岁时,仍还想要和她一起睡觉。
父母要知道,“男女有别”的意识,首先产生于一些隐私性的事情上。
照顾到孩子的安全感培养,父母可以在孩子三四岁以后,逐渐和他们分房睡;再一步步彻底让孩子能够独立睡。
否则,很可能导致性别界限模糊、还可能形成过分依赖父母的情结。
【四、孩子面前不穿好衣服】
见过许多父母,在孩子面前毫无顾忌地换衣服、洗澡,或是不穿上衣。这些行为,其实多多少少会对小孩产生一些“冲击”。
可能会让孩子模仿父母的行为,在外人面前也随意穿着;也可能会让他们受到侵犯而不自知。
越界的“父爱母爱”,是否会让孩子无法拒绝其他“越界的爱”,或是对其他人产生越界行为,谁也无从得知。
尊重孩子的性别和隐私,父母应该早早身体力行。
【五、性别教育,别走极端】
性别教育上,许多父母都处在两个极端。
- 或是无所顾忌地和孩子亲近;
- 或是谈性色变,闭口不谈。
在这部动画片中,母亲在给儿子进行教育之前,反复练习如何说出名字而不感到羞耻。但是现在的许多父母,一句“孩子还小,能懂什么”,就足以搪塞一切相关话题。
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懂,父母的一味逃避,只会让他们产生更多疑惑。正视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与其回避,不如用巧妙的方法解答孩子们的疑惑。
教育,总是藏在生活最细节处:
从孩子降生开始,亲吻拥抱、沐浴睡觉、穿衣打扮、三观性格等,都离不开父母的影响。
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的基础是:
正确的性别教育、明确的底线,以及懂得拒绝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