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毁掉一个孩子,忽视这件事就够了 -MamaClub

前几天,黄磊一家在机场引起了围观,女儿多多的金发更是上了热搜。照片中的多多,穿着利落的黑色T恤和简单的牛仔裤,搭配小礼帽和墨镜。

看得出,13岁的她已经对时尚很有自己的见解,出落得更加亭亭玉立。不料,新闻底下的评论区,却出现了许多骂她的字眼:

“小小年纪就染发,像什么样子?”
“才13岁就这样打扮,像初中时候那些混混。”
“好俗气,野模气质,孩子被爸妈毁了,已经自然做作了。”

其实,据说多多的头发是之前染发褪色后的效果,并非故意染成这样。而且,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就因为喜欢打扮而被群起而攻之,是否太过了?

多多也并未因为爱打扮而变成坏孩子,反而成长得十分出色:8岁能翻译英文小说,12岁自己设计衣服、出演话剧,13岁获得5个乐器类国际一等奖…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对美都有自己的见解,黄磊也尊重孩子勇于自我表达。然而,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像多多一样,有着开明的父母。

现在太多孩子,一直是接受着这样的教育长大的:

“学生就应该专心读书,小小年纪打扮给谁看?”
“学什么音乐、美术,长大能干吗?必须给我选好找工作的专业。”
“去什么博物馆?有钱不如给你弟弟多买点肉吃。”

缺乏审美力的人,总喜欢打压别人爱美的天性。还想把这样的观念,传递给下一代,使下一代变成彻头彻尾的“美盲”。

殊不知,毁掉一个孩子,只要打压他的爱美天性,忽视美学教育就够了。

 

前段时间,贵州一中学老师,在校门口给女生卸妆的视频火了。一群女生提着行李排队入校,一位男老师手提一桶水堵在门口。

他粗暴地将抹布呼在女生脸上,抹完往水桶里一丢,又抓下一个。

桶里的水,已经污浊不堪,男老师却毫不在意,边擦边说: “学生就要有学生的样子。”

抹布和水那么脏,如果有学生患有皮肤病、结膜炎等,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而且,一群女生如同犯人般站在校门口,被粗暴地抹脸,还被拍下最丑最狼狈的样子。

这不是当众羞辱是什么?

据说,这个学校的孩子,很多都是留守儿童。 缺乏父母的陪伴、教育,她们更渴望通过让自己变美,寻求同伴的认可。

然而,一块抹布,一桶水,把她们爱美的天性、敏感脆弱的自尊打击得荡然无存。多少学校,总是要求学生们丑得整整齐齐,过分纠结着学生的头发长度、衣着打扮。

肥肥垮垮的校服和超短的头发,用来压制孩子对个性的追求; 以爱美为耻、学生就该有学生样的观念,用来扭曲孩子对美的探索。

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培养出了越来越多的“美盲”。

 

主持人窦文涛曾在节目中谈到,自己有一位来自美国的艺术史研究家朋友。这位朋友自海南游历到北京后,所发出的感慨是:中国进入了一个恶俗的时代。

审丑成为流行,土味变成文化,荒诞才能出名,猎奇点击量最高。 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

对于审美教育的缺失,想要通过后天的弥补,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些需要沉浸在美的环境里,日积月累的熏陶,才会逐见成效。

这就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共同努力。

 

网上有一位摄影师Takeshi,“偷拍”自己妻子和女儿的照片,引起了网友的疯狂转发。

春天,让孩子穿着小裙子,在樱花树下散步;

夏天,带孩子海边玩耍,让她的小脚丫踩在沙子上;

秋天,让孩子去捡枫叶,用手去触摸四季的变化;

冬天,带她打雪仗,荡秋千,逗得她在雪地里咯咯大笑。

生活需要点仪式感,让孩子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这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教孩子用不同的食材自己动手做简单的一餐,亲自感受食物的美好;

认识不同的花草树木,观察它们的形状,识别它们的特征;

当孩子偷偷用你的口红,穿你的高跟鞋,不要急着打骂,那是她的爱美意识在逐渐萌芽。

看过这样一段话:

用故事喂大的孩子,自然通达人性;
用诗词喂大的孩子,自然拥有格局;
用音乐喂大的孩子,自然通巧灵性;
用绘画喂大的孩子,自然富有创造力;
用舞蹈喂大的孩子,自然肢体协调、团队合作能力强…

童年的审美,奠定了人一生的审美倾向和生活品质,而父母则是孩子在审美上的启蒙老师。 很多人之所以觉得生活无趣枯燥,正是因为缺乏了恰当的审美能力。

正如余光中所说:“高尚的情趣会支撑你的一生,使你在最严酷的冬天,也不会忘记玫瑰的芳香。”

愿我们,能够守护那珍贵的爱美之心,不粗暴地剥夺他人爱美的权利。 珍惜生命中的小美好,才能将每天过得更有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