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哭闹】宝宝总是哭闹,爸爸妈妈到底该不该哄? -MamaClub

“好了好了,乖,不哭了哦…”

“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要他一哭你就抱起来,要是惯坏了以后你都没法脱身。”

“他哭得这么歇斯底里我实在不忍心啊,更怕他哭出什么问题。”

“哪里会哭出问题,哭多了能壮肺。”

一直以来,“宝宝哭闹到底该不该哄”是困扰爸爸妈妈的一个世纪难题。

不少人说“让宝宝哭个够”就是解决宝宝哭闹的“灵丹妙药”,不能让宝宝过于依赖爸爸妈妈,否则一离手宝宝就会大哭大叫着抗议。

只要狠心一点,不抱不哄宝宝哭累了自然就不哭了。

但事实是这样吗?

 

宝宝哭得筋疲力尽后确实不哭了,你以为是“灵丹妙药”起效了,实际上是宝宝交流的愿望熄灭了。

一直得不到安抚的宝宝心理和生理都处在低落状态,长久的挫败感和失望感将让宝宝无法拥有安全感,留下严重的心理阴影,甚至影响身体的发育。

另外,如果宝宝长时间非常大声的哭闹,以至于脸部发青发紫,是可能会引起大脑缺氧的。

建议爸爸妈妈尽快找出宝宝哭闹原因,或带宝宝到医院检查身体,判断是否是病理原因而导致的哭闹。

宝宝哭闹对妈妈的危害也不容小觑,宝宝长期的哭闹声会严重影响到妈妈的情绪,带给妈妈极大的焦虑感,这也是产后抑郁的一个原因。

若是妈妈已经练就了一颗“铁石心肠”,对于宝宝哭闹中表达的诉求越来越麻木,会让母子间的关系越来越冷淡,也为将来子女与父母间难以沟通相处埋下隐患。

 

1岁以下的宝宝不会说话,其实是处于一种十分无助的状态,除了哭闹也没有别的方法来表达诉求。

而且,宝宝并不懂“哭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大道理,只要感到不舒服了,只能用哭来引起爸爸妈妈的关注和寻求帮助。

所以爸爸妈妈应当给予宝宝更多的耐心和关爱,在宝宝哭闹时,不要将宝宝视作无理取闹的“大魔头”,狠心地任由宝宝哭个够。

而是要包容宝宝的哭闹,学会读懂宝宝的语言,及时地充满爱意与关怀地安抚宝宝和满足其需求。

宝宝可能因为饿了、尿裤子了、热了、撑了、渴了、身体出现疾病了、情绪不良等等情况而哇哇大哭。

这时候就需要“福尔摩斯妈妈”上线了,若是能明察秋毫,迅速找到宝宝哭闹的原因,帮助宝宝解决问题,宝宝很快就会停止哭闹。

如果宝宝是因为纸尿裤不舒服而大哭大闹,妈妈的置之不理才是“无理取闹”。

 

宝宝哭了,妈妈应当及时给予温暖的安抚,让宝宝感到有安全感,与此同时妈妈要在短时间内判断宝宝哭闹的原因,帮助宝宝解决问题。

如果不是饿了、尿裤子、热了、撑了、渴了等原因,可能是宝宝不开心或无聊了,这个时候妈妈可以逗一逗宝宝,跟宝宝说说话。

美国著名儿科医生提出了新生儿5S安抚法,能使宝宝逐渐熟悉外部环境,从而停止哭闹:

1、Swaddling(包裹)——襁褓法

将宝宝的手放在身体两侧用毯子把宝宝紧紧包裹起来,会让宝宝有在子宫内的安全感。

2、Side/Stomach Position(侧卧/俯卧)——侧卧法

仰抱会让宝宝有往下掉的不安全感,所以可以让宝宝侧卧,妈妈躺在宝宝背后,还原子宫内的姿势。

3、Shushing 嘘声法

据研究表明“嘘声”是宝宝在子宫内听到的类似的声音,妈妈不妨试试在宝宝哭时发出“嘘声”。

4、Swinging 摇晃法

宝宝在妈妈的大肚子里一晃就是一整天,所以宝宝是喜欢轻微晃动的,但千万不能大幅度的晃动。

5、Sucking(吮吸)——吮吸法

吮吸是宝宝的天性,一个奶嘴说不定就能让宝宝的情绪稳定下来。

必须强调的是,5S安抚法是针对宝宝没有安全感和无聊焦虑引起的大哭。

若宝宝无论如何都不肯停止大哭,哭声尖而直,面色发青,甚至带有呕吐,尤其是6个月以下宝宝出现不明原因的哭闹,并且哭得突然而又歇斯底里,爸爸妈妈就需要带宝宝尽快就医诊治了。